
你释放出去的一切都会在某个时刻回归
董桄福/文
我们习惯于不加特别的证明就将宇宙描述为一个圆形体,实际上这是一种思想扩散的模式。如同一个细小的石子被扔进平静的湖里,一定会带动一个接一个的涟漪,以一种圆形的方式向周围逐渐扩散、延展。原则上来讲,这种延展的模式就是宇宙物质运行的规则,是无限的圆形的不断延展。但是,实际观测中,人类的眼睛已经无法看到那个无限,因为湖存在的面积本身是有限的,水是无限的,会从湖到江河,直到归入更大的海洋,一个很小的涟漪到达海洋就会变成持续的波浪。遗憾这个过程用有限的眼睛已经无法观瞻了。要是再继续延展,水会在波浪的巅峰化身为气体,进入大气层,进入更高的层级,逐渐还会超越大气层,进入我们所谓的宇宙空间。但那是更难以理解的层面,有限的肉眼和有限的思想即便合谋也已经无法想像。
但是,我们已经认同:圆形,球形,环形,螺旋形是宇宙物质运行的基本规则,无论如何的深广无限,最终都会回转到那个出发的地方。
就像在地球上旅行,只要一直朝一个固定的方向走,迟早会回到出发点。当然了,这个回来的人与出去时候相比,早已变化。甚至从心灵的角度早已不是一个人,因为种种的见闻、知识、智慧已经将之改变充实为另一个人。
一个走了地球一圈的人一定变成了另一个人,另一种心灵元素将成为这个生命的主宰。
地球是宇宙的一个全息元,是一个缩小的宇宙,是一个具有相同特质的宇宙。我们由此相信,宇宙也是这样的一个永恒的圆圈,一个永恒的球体。只是因为宇宙实在太大的缘故,我想,不可能有一个生命活着走完这个圈。除非宇宙的创造者,可以用某种更大的能耐将宇宙在手中像一个健身球一样的把玩。
但是,既然宇宙是这样一个遵循球形循环规则的造物,则宇宙中的任何存在也是这个身体的一部分,拥有整体同样的特征。人类的生命,这个生命所发出的任何的能量,所从事的任何活动,甚至是任何善恶美丑的念头也必然遵循这样的循环。
如同夜与昼的交替,衰与荣的更迭,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分野……这一切都是交织在一起的藤条,互相依存永远是存在的第一要义。
《三国演义》的开篇就是这样铺陈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洞悉了宇宙的最大规律,于是乎一个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故事就讲得格外的动人心魄。
如此说来,在人类心灵成长的道路上也一样的会受到这个圆形回归律则的引导吧?答案是肯定的,人类成长的进程就是一个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初分,到天人割裂,到天人决战,最后回归天人再次和谐的过程。生命只是宇宙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更渺小,仅仅只是万有中之“一有”,万化中之“一化”,万存中之“一存”。没有理由跳出最大的规则之外,做独立苍茫的表演。
参加过不少的培训课程,几乎所有的教练都在宣导:宇宙是圆形的,你施放出去的会回来。事实上,很多教练、讲师无法深入的阐述这个最重要的宇宙理念。他们的根据仅仅是《圣经》中的一段人生指引:“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圣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又为什么这句话变成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在任何的场合使用几乎无坚不摧。
好了,作为读者的你可以配合一下,我们也在阅读的间隙玩一个小游戏,非常简单的回答我两个问题。
简言之,我们互相介绍一下吧——
“我姓董,请问你呢?”
听到这样的问题,你脑海中升起的是一个怎样的答案?
再来,“我叫董桄福,请问你呢?”
听到这个问题你脑海中升起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这是我的培训课堂上数百次与学员交流的问题,没有一次例外。对于第一个问题,学员一样的会告诉我自己的姓,对于第二个问题,学员同样的会告诉我自己的名字。
事实证明,怎样的问题就已经注定了怎样的答案。
这是一种思想运作的模式。任何的出发就会得到同样的回归。
如果你看到的不是同样的回归,那是因为那个回归还在路上。
中国古代早已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就是这个原理的大写意。
这样的原理实际上并非神奇,就现在来看应验了人类目前发现的两个原则: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总量会保持不变。从这个角度讲,宇宙是一个守恒的宇宙,宇宙间的物质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就宇宙这样一个博大的无限的角度上讲,即便无形的物质,超物质,隐形物质,阴性物质,暗物质,甚至直接就叫精神,这也是一种能量,生命本身就是能量的传承,肉体仅仅只是载体。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减少,也无法增多,会始终保持一个大循环内的平衡。
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任何的付出会换来另外的回报,任何的施与意味着即将等同的获得。所以,一直牢记一句据说在澳大利亚非常流行的名言:你可以拿走一切,但必须付出相同的代价。就如同你生气之中给了墙壁一拳,你一样会受到伤害,会体验到非常的疼痛,因为墙壁同样给了你一拳。这个规则让宇宙间的一切保持相对的稳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实际上构成一种互相支撑的局面。就像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成“人”字。
这样的原则可以在宇宙范围内普施。在任何科学的,非科学的范畴得到精准的佐证。
我当然不是要谈科学,也不谈非科学,我想讲的是心灵感受层面的种种事件,是从培训课堂上总结出来又想回归到课堂上用于学员心灵成长的种种观念。
既然是讲心灵成长,当然更多的是涉及生命中的种种心灵感受的话题,比如善恶的话题,美丑的话题,嫉妒、伤害、报仇、雪恨、施爱、感恩的话题。
当然了,这种循环的回报、回归并非如你给墙壁一拳一样的直观。心灵的经历会非常复杂。比如“恨”,“恨”不会无缘故的产生,大部分的“恨”从爱转化而来,当期望变得不可实现的时候,爱就变成恨。伤痛、伤害会增加恨的程度。
但是,恨一个人,一个物,一件事真是在恨那个所谓的对象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
所有的恨最终回归到那个发出恨的信息者的身边,并在其身心中激起波澜,最终让自己承担恨带来的一切。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曾经在山顶上大声的呼喊吗?
可以试一试:
“嘿,我恨你!”大叫之后将同样听到远处的回声:恨你恨你恨你……
换一个场景,你在某人背后发射出诅咒,用最恶毒的语言,最凶狠的心态开始对那个痛恨对象的杀伐。
会有几种情况:
那个被诅咒的对象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没有听到你的声音,也没有看到你的狰狞。这样,你发射出的那个邪恶的信息并未在他的频道上,他也就没有接收到。结果是,这个信息将回来伤害你自己。你越骂越伤心,越骂越生气,但是那个对象也许正在某地歌舞升平。
你发出的骂人的负面能量将你伤害了,而对象却仍然一无所知。
要么,在你发出这个负面诅咒的时候刚好有人在场,那个对象一样的没有听见,那么,你会因为这样的诅咒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会将你马上归入不可与交的范畴。因为你可以这样在人后说别人,就不能保证你有一天不会说那些正在听你诅咒的人。他们迟早会离你而去。你直接的损失就是会在今后的某一天失去这些人。这是对你的一个间接的惩罚。你发射的负面的子弹最终射伤你。
要么,最直接的情况,被你诅咒的人在现场。那么将会出现的就是他谦谦君子,对你的诅咒置若罔闻。那么知道送礼的故事吧?
骂人就像送礼,要是别人接收了,你也会得到回礼,要是别人没有接收,你只好把自己拿去的一切重新拿回来。
如果那个人也奋起反抗,与你开始相对开骂,互相诅咒,这种情况下起第一作用的将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这种相等绝对不是抵消,是互相都伤害得很重。你诅咒的严重程度就是你会遭受到伤害的程度。
其实,所有的念头都是一样的。
善念和恶念都逃脱不了这个宇宙的规律。
听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布朗先生独自驾车返家,不料车子却在一片四下无人的荒野中抛锚了。正当他着急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且又冷又饿之际,一个年青人正好驾车经过,当他知道布朗的遭遇后,立刻拿出绳索绑住两部车,然后拖着抛锚的车到下一个城镇去修理。
可以想见布朗对这位年青人的感激之情,他当下拿出一笔钱做为报答之意,不料年青人却摇摇头微笑地拒绝了。他告诉布朗说:“我不是为了获得报酬才做这件事,若你真想报答我,就请答应我一个要求。”布朗略感讶异地凝神倾听年青人所讲的要求是什么?
“希望今后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都能够尽你所能的去帮助他,若他也像你现在这样想要报答,请你把我现在告诉你的话一样的告诉他,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时光飞逝,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段时间布朗从没有忘记对年青人的承诺,只要遇见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义不容辞的去助人,碰上受助者想要回报他时,他也总是照着当初那个年青人告诉他的话去说。在不断帮助别人的经验中,布朗深深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的真谛,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
有一天布朗独自驾小船出海去钓鱼,不幸遇上了海上风暴,小船禁不起大浪的折腾沉没了,布朗抱着救生圈在海上载浮载沉的漂流了一天一夜,最后被冲上一座荒凉无人的小岛。
过了几天,一个来孤岛附近钓鱼的小伙子,发现了已命在旦夕的布朗并救了他。对于救命之恩,布朗事后非常感激的拿出一笔钱作为答谢,没想到小伙子竟告诉他:不需要这样,只要今后当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你都能够尽量帮助他,并且请他跟你一样,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多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刹那间让布朗热泪盈眶,他突然明白,原来过去这20多年,他都自以为是自己在帮助别人,其实他真正帮助的是他自己。助人的善念在人间传递,若干年后像圆圈一样又传递回他身上,若不是有这么多的人共同传递这份善念,他今天或许不会获救。
然而,不仅善念会传递,恶念亦如是。一辆行驶马路上不守交通规则乱按喇叭的车,能够瞬间影响数十位开车者的心情。这些受影响者,若没有足够的宽容心量与智慧,很可能将这份不好的情绪扩散至办公室或家庭中,让社会多了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
遇见令人不愉快的事,若我们搅入其中,扮演破坏人间祥和的角色,那对于这个世界的纷纷攘攘,我们谁也责怪不了,因为我们也都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若我们能智慧的让不愉快的事仅及自身而不波及他人,相信用不了多久,连不愉快的事你可能都会很少再遇到。
生命充满无限的可能,让人间变成天堂或地狱,常在你我的一念之间。愿我们一起努力,让恶念的涟漪不起,让善念在人间传递。
因为我们知道:
你释放出去的一切都会在某个时刻回归,我释放出去的也是!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