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整理书籍 |
分类: 书人书事 |
整理书籍……
董桄福/文
1.
整理是对的,但是有治理的感觉。
看着那么多书,要被妥帖的安置在不同的书架隔间,像安置难民一样,要缔造无数个联邦帝国。
似乎是一间简单的事情,将书籍放满,放完就算了事,真正操作起来就并非如此简单了。
好多天了,断断续续的整理书籍,却实在觉得不容易。每本书籍都有自己的属性特征,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哪里能够随意的就将之安置到一个陌生的所在啊!
于是要考虑分类,内容,形式,大小,厚薄……还要考虑体裁,题材,作家,国别……还要考虑古代,现代,当代……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正好要阅读,使用……如此等等,几个标准加在一起,每一本书的放置就有点在大地上安置一个臣民的难度差不多了。
总之,我无法,任何人也无法将一本书安置到最为妥帖的位置,总是觉得还应该更好些,但是就无法达成那个“好”。
2.
不过,尽管有这么多问题,尽管在卷册飞扬的书房里忙碌得像个奴隶,还是很高兴,颇有探险的味道。每搬迁一架书,就得重新打散已有的秩序,然后仔细查看以前的珍藏,一直会有新的发现。
原来,对那么多好书诀别良久,人家都满身尘土了,等在架上等待着主人临幸,就像后宫三千等待着花心的帝王。
我就是那个帝王,原谅我,读书人的怪癖不可饶恕,那么多书籍进门以后,有的可能连“盖头”都没有揭开,书衣还穿得严严实实,就将之置于架上,然后就忘却了。
的确有一些书籍是这样的。一本好好的书籍,就这样进入书房,登上书架,实际上像进入了一个监狱。
还好,并非万劫不复,搬家的时候会将之请出来。
现在是因为书房压力大了,有点无法承受不断涌入的“新客”,不得已大动干戈,翻箱倒柜,这才重新看到“衰老的新娘”。那些躲在书架后层的书籍,哀怨的走出来,看看窗外的世界。
3.
总有一些书籍,容颜已经衰老。
总有一些只代表着孩提时代的眼光,内容早已陈旧,也可以归入垃圾的行列。
很正常。
就像女孩子翻检衣柜,总有很想要的一件暂时空缺,又觉得已经拥有的某件早已多余。
这书架上的书,虽然无论如何也比衣服要有品味,还是会随着自己的年长和时代的衰微而变得有些不合心意——并非不合时宜。就书籍来讲,与衣服最大的差别就是:衣服讲究流行,而书籍更看中传统。
书籍与时间的关系有点像古董。
越老越香啊!
君不见,旧书摊上,贩卖的实际就是时间的价值。
4.
整理书籍,也像是整理往事,突然就会将思绪停留在某本书中掉出的一张卡片上,于是回忆起一个朋友,想起她的容颜,想问:是否还是那年月的清纯?
突然的又是一段字迹发黄的心得在某本书的某页上,于是,开始遗忘了整理书籍的重大责任,只把眼光移向窗外,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视觉全部投注到过去的时光,大学时代,初恋的情感浓郁,那段文字怎么看都不像读后感,倒像没有寄出的情书。
5.
6.
7.
我记得以往,书籍还不算很多的时候,对每本书的熟悉,她的颜色,气味,形状,内容,作者,很多书,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准确的从书架上抽出来。我知道每本书籍的家,知道每本书籍的位置,知道她的价值,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啊!
后来书籍多了,尤其是搬家的次数多了,只好将书籍一而再的装箱,打包,托运……多少次以后,自己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在新居里安置每本书籍,这就有劳妻子,孩子一起来帮助将书籍上架,结果,那种熟悉再也找不到了。
甚至,今天才发现,由于一些重要书籍被安置在最不显眼的位置,有的还双层摆放,找书就变成淘金,一时之间淘不到,几乎就遗忘了。
于是,重买。
现在发现有些复本。几乎都是这个“失当”的摆放方式的产物。
书籍啊!
这些忙碌的岁月,没有能够细心关注,我内心的亏欠感觉,已经萌生良久。
但愿,这样的整理是一次重新发现,是一个救赎行动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