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理书籍……

(2007-09-27 17:52:29)
标签:

人文/历史

整理

书籍

分类: 书人书事
整理书籍…… 
 

整理书籍……

 

董桄福/

 

 

   

1.

整理是对的,但是有治理的感觉。

看着那么多书,要被妥帖的安置在不同的书架隔间,像安置难民一样,要缔造无数个联邦帝国。

似乎是一间简单的事情,将书籍放满,放完就算了事,真正操作起来就并非如此简单了。

好多天了,断断续续的整理书籍,却实在觉得不容易。每本书籍都有自己的属性特征,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哪里能够随意的就将之安置到一个陌生的所在啊!

于是要考虑分类,内容,形式,大小,厚薄……还要考虑体裁,题材,作家,国别……还要考虑古代,现代,当代……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正好要阅读,使用……如此等等,几个标准加在一起,每一本书的放置就有点在大地上安置一个臣民的难度差不多了。

总之,我无法,任何人也无法将一本书安置到最为妥帖的位置,总是觉得还应该更好些,但是就无法达成那个“好”。

 

2.

不过,尽管有这么多问题,尽管在卷册飞扬的书房里忙碌得像个奴隶,还是很高兴,颇有探险的味道。每搬迁一架书,就得重新打散已有的秩序,然后仔细查看以前的珍藏,一直会有新的发现。

原来,对那么多好书诀别良久,人家都满身尘土了,等在架上等待着主人临幸,就像后宫三千等待着花心的帝王。

我就是那个帝王,原谅我,读书人的怪癖不可饶恕,那么多书籍进门以后,有的可能连“盖头”都没有揭开,书衣还穿得严严实实,就将之置于架上,然后就忘却了。

的确有一些书籍是这样的。一本好好的书籍,就这样进入书房,登上书架,实际上像进入了一个监狱。

还好,并非万劫不复,搬家的时候会将之请出来。

现在是因为书房压力大了,有点无法承受不断涌入的“新客”,不得已大动干戈,翻箱倒柜,这才重新看到“衰老的新娘”。那些躲在书架后层的书籍,哀怨的走出来,看看窗外的世界。

 

3.

总有一些书籍,容颜已经衰老。

总有一些只代表着孩提时代的眼光,内容早已陈旧,也可以归入垃圾的行列。

很正常。

就像女孩子翻检衣柜,总有很想要的一件暂时空缺,又觉得已经拥有的某件早已多余。

这书架上的书,虽然无论如何也比衣服要有品味,还是会随着自己的年长和时代的衰微而变得有些不合心意——并非不合时宜。就书籍来讲,与衣服最大的差别就是:衣服讲究流行,而书籍更看中传统。

书籍与时间的关系有点像古董。

越老越香啊!

君不见,旧书摊上,贩卖的实际就是时间的价值。

 

4.

整理书籍,也像是整理往事,突然就会将思绪停留在某本书中掉出的一张卡片上,于是回忆起一个朋友,想起她的容颜,想问:是否还是那年月的清纯?

突然的又是一段字迹发黄的心得在某本书的某页上,于是,开始遗忘了整理书籍的重大责任,只把眼光移向窗外,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视觉全部投注到过去的时光,大学时代,初恋的情感浓郁,那段文字怎么看都不像读后感,倒像没有寄出的情书。

 

5.
    整理书籍最有意思的是边整理边发现很多未了的情缘。
    由于多次搬家,很多书籍就未能“物归其位”,平时阅读,胡乱从架上抽取,也未必能够每本都还原位置,于是,时间一长,“搭错车”的事件就多起来,也造成了书籍家庭的很多苦难。
    比如《郑愁予诗的自选》上下册分家了,好好的“夫妻”,本来是天生绝配,结果被我拉郎配,弄得两本书天各一方。上册在左边书架,下册在右边书架,硬是造成了一场书房里的牛女怨。幸好,不断翻检的过程发现了这样的错误,终于让“有情书”终成“上下册”一起的“眷属”。
    《伦勃朗的最后岁月》,则是将好端端的“一个人”分开了,上下册割据一方,颇有点分尸的残忍。
    还比如,“文集”的四分五裂,相当于造成了书籍家族的“集破书亡”,周国平文集四卷,因为在不同房间阅读,随手就放到了不同的地点,结果发现:四卷在四个地方,相当于四个国度。这次整理算是让他们全家团员,弟兄聚首了。
    《博尔赫斯文集》三卷,也被安置在不同的隔间,让每本书寻亲的路格外的艰难。图书馆本来就是迷宫,作家说过,宇宙也是迷宫,博氏还说。三本书,在三层不同的书架,是算天堂还是地狱。我读起来倒是随手一抽,十方方便,将人家隔开不相见,到底是读书人的“酷”还是无心犯下的过错?
    《蒂博一家》不是也一样的遭遇么?“一家”被分成几家,现在虽然让其团圆了,还是心有戚戚,回想着那些书籍孤单的无助。
    总算过去了。
    虽然不能保证已经没有冤案,这类明显的“错乱”几乎都得到昭雪。
    整理书籍就是在审理自己的案子。
    好在,我是犯罪,也是法官,现在自我纠错,今后读书,也得关注到书籍的情感,不能只顾自己方便,造成人家的生离死别。


6.
    整理书籍,一定会找到一种书:买来以后就再也没有关照过,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
    不是不想读,而是一起买来时书籍很多,总不能全部同时阅读,就只能选最想读的开始,就像帝王选最美艳知心的宫女临幸,难免会让其他同时“进宫”的“爱妃”也遭受冷落。然后就摆着,以为可以有时间阅读,谁知道,下一批书又进门了。
    读书人有一点脾气很像不好的丈夫,总是喜新,当然未必厌旧,但是容易“忘旧”。总是要阅读新买来的,那么那些来不及阅读的就会被帮助打扫卫生的妻子随意的插入书架,这就真的打入冷宫了。毕竟是“正宫”干的事,“王后”不经意的就将一些“妃子”“消灭”了——以一种让我找不到的方式安置到书架上,原谅我,这些书籍“娘娘”,并非在下有意遗忘,实在是作为读书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买来的总是很多,能读的毕竟有限。
    还好,我算是读书人,不敢称藏书家,要是遇上后者,每本书籍能够被抚摸一次,就算造化了。要读完,产生一些“文字的感动”,纸张与双手的肌肤之亲,那更是一种奢求。
    对这些被冷落的,只好借助这次整理,使劲的拍拍打打,仔细的看看,望望,深情注视。
    这一打,一来帮助清理灰尘,而来也是一种感情的弥补。
    不是说:打是心疼骂是爱吗?
    算是对错失关注的心疼之举了。

 

7.

我记得以往,书籍还不算很多的时候,对每本书的熟悉,她的颜色,气味,形状,内容,作者,很多书,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准确的从书架上抽出来。我知道每本书籍的家,知道每本书籍的位置,知道她的价值,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啊!

后来书籍多了,尤其是搬家的次数多了,只好将书籍一而再的装箱,打包,托运……多少次以后,自己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在新居里安置每本书籍,这就有劳妻子,孩子一起来帮助将书籍上架,结果,那种熟悉再也找不到了。

甚至,今天才发现,由于一些重要书籍被安置在最不显眼的位置,有的还双层摆放,找书就变成淘金,一时之间淘不到,几乎就遗忘了。

于是,重买。

现在发现有些复本。几乎都是这个“失当”的摆放方式的产物。

书籍啊!

这些忙碌的岁月,没有能够细心关注,我内心的亏欠感觉,已经萌生良久。

但愿,这样的整理是一次重新发现,是一个救赎行动的开始。

 

 

                          2007927日星期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