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啊,书!(十三)

(2007-09-17 12:18:16)
标签:

人文/历史

书籍

人生

改变

影响

分类: 书人书事
       书啊,书!(十三)书啊,书!(十三)

书啊,书!(十三)

 

书啊,书!

 

董桄福/

 

18.

“某天,我读了一本书,我的一生从此改变。”

奥尔罕·帕慕克这样开始他的《新人生》的叙述:

“即使才展开第一页,它的强烈冲击仍深深打动了我。书本阁在书桌上,我就坐在桌前读它,但感觉自己的躯壳脱离了,从座椅上被抽离开来。尽管觉得自个儿已经分裂,我整个人仍完好如常。”

书籍就是这样在改变人的命运。不是肉体的,是心灵的,精神的,超物质的。这是因为书籍真正进入我们体内的不是纸张,也不是来影响我们的这个吃喝拉撒的形体,尽管,这个形体迟早会受到影响并因此改变。

这位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小说家,深深知道书籍的魔力,在其《黑书》中已经用一个侦探故事的形式追寻人的文字与身份的旅程。文字,即组成书籍的材料之一,也是虚拟的,所有的价值就在于文字内部的更高级的隐藏的思想。

某个读书的人都会因此受到书籍的改变,这正是书籍无可比拟的威力。

也许,有些人没有意识到,难道没有看见,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其实就与书有关,书籍才是改变命运的材料,读书是——几乎是——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在广大的农村就更是如此,今天在城市里谋生的农村一族,只要是还有一个相对稳定工作的,哪个不是曾经在学校里为书籍付出过巨大的精力,甚至是血泪,今天才有了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那些打工者,看似不识字的人呢?按说应该没有受到书籍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那些读书人的思想,没有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书籍后面的思想成为人生大戏最核心的导演。

“这本书不仅对我的灵魂起了作用,对我的各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帕慕克接着写:

“这股强大的力量从书页中冲出一道强光,照亮了我的脸庞。那炙热的白光,眩惑了我的思维,却也令我的心智豁然开朗。身处此等亮光中,我或许得以重铸自我,也可能迷失方向;在这道光线中,我已然领受到以往不曾察知的影子,并展开双臂拥抱它。我坐在桌旁翻着书页,不太明白自己所读为何,但随着书本一页页被翻过,读着书上的文字,我的人生亦随之改变。”

这就是书籍进入心灵的范式,未必一定要读懂一本书,人生才受到影响。不是,一个生命与书籍相关的那一刻开始,生命就在变化的旅程中了。

书籍内在有一种可以隔山打牛的魔力,一本书甚至可以不通过阅读就进入一个人的灵魂,从而开始激活这个人内在的灵力,开始新的人生。

也许,这个隐秘的过程这个受影响的人还不知道。

事实上大部分人就书籍的这种魔力依然不太明白。

书籍进入生命的时候是一种飘忽的影子:“从某本书某页上的红色水笔字迹,到里尔克一句诗的韵脚;从秦始皇大规模的烧书,到日本宫廷女子写来春闺小文;从纷繁的史料里追认窃书贼的江湖座次,从叙利亚的两块来自远古的泥片寻找书写的源头……这些小细节,小情调,就像做工精细的小点心,入口即化。也许整本书看完了,你能记住的就只有这些琐碎而精美的摆设。更有可能的是,你什么也没记住,只觉得这本书读过的感觉非常舒服。

不过,就在这个“非常舒服“的过程中,书籍的使命就在逐渐实现。

《阅读史》告诉我们,阅读就像呼吸,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再说了,书籍也未必一定是那种“卷册”的样式,阅读就在我们的全部活动中进行着:

天文学家阅读一张不复存在的星图,动物学家阅读森林中动物的臭迹、双亲阅读婴儿的表情……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而我们——人类——不过是此时此刻,手里正好捧着一本书,在阅读书籍而已。

这本书就这样在改变我们的同时,开始改变人类所置身的这个世界,这整个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