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影片影评 |
写人,当然是第一位的,因为无论是任何行业的贡献,人是创造者,是本原,是种子和起点。但是人又因为只是人的原故,绝对没有完美的范本,所谓完美一般都是拔高了的托词,即便对要写的英雄三呼万岁,写者内心里其实早已明白,这话太假,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又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确如此。
要是写一个不完美的人,就会有人说,既然有那么多弱点,还有什么写头。但是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由缺点构成的。事实上,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所谓优点缺点也只是站在某个角度的意见。曾听说杀人如麻灭绝人性的纳粹在一次出征途中看见一个小孩落水,也还是有士兵毅然跳进深水抢救,结果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正如庄子所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是非非,无穷无尽啊。
这人这么复杂,又怎么评论?
有人说,盖棺论定,这话更假。要么就是人都死了,还是留点口德积点阴德吧,所以对死者的评论褒扬的多,贬抑的少,体谅的多,公正的少。有谁见过追悼会上的悼词是这样开始的:此君作恶多端,而今蒙阎罗征召,终于跷脚矣,乐哉,悲哉,呜呼哀哉,善哉善哉,阿门!
当然,也有一种人,因为深知人死不能复生,绝对无法再为自己争辩的道理,对死者又是百般否定,无一善言:“要不是坏透顶,会死么?”这些人振振有词,气吞山河。但是,这便对么?
看来,的确难。论人难。
所以个人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历史,真正的历史谁也没有见过。我们依据资料所能解读的历史都是因为某些人需要,某些政治团体需要,某些形势需要编撰的历史。历史人物不就是某些权力机构的人记录,写作的么?
现代NLP神经语言学中有一个假设:“事实并不等于真相”。可能很多人一时无法理解。举个例子: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滩血,一定是发生过什么事情了,这是事实。于是开始猜测,有人在这里被车撞了,有人打架了,发生凶杀了……如此等等。什么才是真相?
可能错了。
可能不是人血,也许是某种动物呢!
不好写人,就写事件吧!
自然,这是一条出路。太多的人喜欢讲一句话:就事论事。看来很公正。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解决。事是人为的吧,也是由人来评判的吧。
比如,很多人在议论中国社会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看来还愈演愈烈的贪污腐败现象。这是事实,但是,不可回避的更重要的事实是,所有贪污腐败现象的背后是成群结队的贪官,这个问题最终回到人上。如果只是讲讲,发发文件,就事论事,恐怕是永远也解决不了的。事件本身并不会解决事件。
要是说到对某人的某些事件的评论,人的观点、看法的偏差马上就成为第一标准了。加上太多人本身没有思考能力,也没有自己的思想,仅有的对世界的看法是某些人或者某个团体强行注入的,并没有经过自己的任何反刍和发酵,也就没有变成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人一辈子不会有自己的看法。
有的人是故意的,用似是而非、非驴非马的解释混淆视听,扰乱事实,让真理永远得不到昭彰。
我在想,假如一个医生终身以治病救人为业,这足够高尚,要是还医术精湛,还治愈病患无数,比如一千人吧。应该算一个良医了吧,是治病救人的楷模。想想,让一千人从死亡线上转回家门啊,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就这件事本身来看,绝对可以给出一个最棒的评价。
但是,偏偏有一个病人,实在是病入膏肓,在这个良医的诊所死了。要么是送来时拯救时机已过,要么是别的原因。要么就是因为医生本人的原因吧?诊断错误,用药不准,延误时机……都是可能的,这个 医生也是人啊?
无论如何,结果是这个人死掉了。
对这个病人的家属来说,这个良医的所有拯救行动百分之百失败。
既然是百分之百失败,这当然就不是良医了,是个绝对的庸医。
因为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有人就说,不能这样看问题。即便有一个失误,这个医生还是高明的,毕竟,他已经拯救了一千人了。
好的,顺着这个思路,有一个没有治疗好,没有问题,要是两个呢,是否也没有问题?三个呢?
到底要多少才是临界。
999人,本质上还是良医,对吗?
1000人,优劣参半,对吗?
1001人,绝对不行啊,超过50%,应该定案庸医了。对吗?
但是对那些被治疗好的一千人的家属来说,成功率百分之百,对那些没有成功的死亡家属来说,失败率也是百分之百。
看来,对事也不好论断。
当然保持中庸最好,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两个字就是中庸。
但是,事实上,太多东西就坏在这中庸两个字上。
中庸的评论等于没有评论,中庸的评价等于没有评价。
中庸于进步绝对无关。
某个会议上,老马往往说:这个问题嘛,应该这样看待;小马说,我个人认为不能这样看待。中庸的人说:我同意姓马的意见。
姓马的什么意见?
是老马还是小马?
这个嘛?都正确,又都不完全正确。这就是中庸的面目。
当然,中庸的评价是最没有风险的,互不得罪的好人哲学。
但是中庸看起来又的确很像真理。毕竟真的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就是我现在的这句话也不例外。
中庸又是最没有观点的。当然也最没有意思。我们采用这种模式都多少朝代了!
最近写了一篇作家柯云路的阅读笔记,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评论,就是因为喜欢,兴之所至,随意写来,天马行空,任我潇洒的气派。
有人说柯云路是有争议的作家,最好不要发表议论。
没有人发表议论怎么叫有争议,我想。所以我不管。
有人说要注意观点,柯云路几乎是被封杀过的,小心站错了队。我觉得好笑,读一本书还要站队,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意见还要站对了队?
哪一个队列是真正对的。
我信赖的是:事实不等于真相。对柯云路的评价我一样持这样的态度。
有几个人真正了解柯云路写作的真相,他要思考的问题的真相?
我只不过表达对这种思考和创作模式的一种喜欢,应该没有错吧?我就相当于那个被医生治疗好病人的家属,或者干脆就是自己,我觉得一个写作的人就要不断探索未知,柯云路这样做了,我便喜欢。但是有人拒绝未知,有人喜欢用别人的结论来作为自己的看法。
我的读书随笔在网上发表后,赞之者不少,认为柯云路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作家,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作家,但是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对柯云路的批判连带到对我的批评,认为我好像是柯云路的“托儿”,简直让我好笑到极点。就“托”一回吧,将那些与我一样喜欢柯云路的读者“拖”出来。有个读者留言说,要是找得到柯云路的联系地址,一起看他去。
好耶!都“托”了,总得知道我托的人的到底这样生活和写作吧!顺便也去当面表达我对作家的问候。
真是谢谢这两位观点相反的读者。
不过我还是更进一步的体会到评论之难。
评论真的很难。我还没有上升到评论的高度已经感觉十分的难,要是真正的评论,那就该是十万分难了。
这才是重点。
反正是难,只要是有感而发,并且,不是怀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均其乐无穷”的心态就顺着自己的意愿有感而发吧。
正面是一种观点,反面也算一种看法。
没有一个厨师可以做出让所有食客满意的菜肴。这就是这个世界相对恒定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