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形我塑 |
董桄福:新时代成功大使(下)
董
诗人之心,散文家之灵,作家之像,评论家之情
当夜,以及以后的许多日子,我像探求《沙之书》一样探求他,突然发现他的背影向季节一样,在经历无穷的变幻,一部《旷世情殇》的十四行诗集,完全超越于成功学,而是血液和泪水谱写的爱与美的礼赞。
怎样的泣血之唱啊,200首十四行诗,还没说完,另一部《秋声菊影》也是200首,更浓郁的韵味;另一部《谁与谁》,则用戏谑的口吻书写世态,嬉笑之间,诗味盎然。他应该是中国写十四行诗的第一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堪称绝唱,史诗的韵味,情诗的纯粹,哲理诗的意趣,磅征博引,融汇贯通。话还没说完,更多的现代诗篇,如江河绝堤,奔涌而来,我何时能读完读尽读透呢?他说,咱们不读诗歌了,诗人之心太脆弱,难免伤心伤肝伤肺。我们读散文吧。一部《大地之书》,每一篇都垂心泣血,是我所读到的最震撼人心的叩问和礼赞,这是一个大地的儿子,对大地的那份浓情怎样累积的,很少有人知道:
“大地,我的生命之光;大地,我的热情之火;大地,我的舌尖绽放出的璀璨;大地,我的脚底延伸着的开阔。
我用我与生俱来的纯真童音颤声呼喊:“大——”,再用我历尽沧桑的浑浊老泪倾心相诉:“地!”(《大地情结》
怎样的一种情怀啊。他说:过去出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在偏远农村,在大地比较荒凉的位置,又在一个特殊的年代,1965年应该算特殊吧。出世开始就与大地建立了二合一的关系。父母都是农民,一直是地道的大地子女,一直靠大地的给养让生命延续,他自己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学会了在土地上劳作,那些简单的农活自己都会,逐渐就产生了对大地的那份依恋。这样的文字应该饱含着对早年那份记忆的追念。
这情怀不仅在散文中,更在他的评论文字中,他写大地是一种悲悯的,敬畏的,哲思的,在叩问人心不古的时代,大地之为物、为母,怎样保持那份久远的纯粹。他评余光中则用了“开怀纵笔,难尽乡愁”的字眼,上篇是“一代狂狷几多愁”,下篇是“蓬莱路上苦寻乡”。把一个“回家”的概念演绎得渗纹破理,入肤透骨,即使是苛求异常的一代大家也叹惋:“在写我的那么多文章中,很少有人像董桄福先生一样让我感动”:
他写金庸《百年一笔,谁与争峰》,评唐朝乐队《沿着宿命走入迷思》。
“你也喜欢这个?”我问。
“我喜欢大唐盛世的那种风骨,风采,文骚,风格,风韵,以及风范”。我是一本综合类读物啊,他说。
成功学家
是的,他的丰盛、眼光、气度绝非常人可以想像,但是他却不肆张扬。我说,在成功普及的路上,你就像一个船长,他却说,我顶多是个大副,你是船长,你苦心经营《成功》杂志这么多年,是我的榜样。我说,你算是一个奇才,鬼才,怪才。他说,你干脆叫我“鬼怪”吧,只是小孩子听了会害怕,麻烦母亲们了。他幽默风趣,充满智慧,与他交流轻松自在,可以充实知见,放松压力,可以开怀一笑,感受春光春色。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不了解我好像是知道的,越了解,我就越不了解了。像雾像雨又像风。都不像,像水吧,水虽然具体,但是比任何存在更抽象。水如同道,存在,却难以描摹形象。水的不同的存在状态就是道的写意,水可以凝固,可以汽化,可以在常态下涌流。水在固态时独立、自我、排他;液态时则渗透、侵犯、中和、接纳;气态时则化实为虚为幻,它缥缈、弥漫,无所在又无所不在,进入更高的层次,这时的水处于典型的灵态。“这正是他的写真。他是我所见过最具才华,最具魅力的人,虽然,作为一颗钻石,由于他的低调,尚不为更多人所知,这有什么关系呢?随着《沙之书》在全国各大书店热销,精品有声书在全国首发,一束璀璨的智慧之光正在世界上空闪烁,注定要照亮一个时代。
我曾经看见课程结束以后,那么多学员涌来让他签名留念。他除了很潇洒的签下那个“碧草千里”的大名外,经常会给学员写上一些鼓励的话。但是他所写的那些语言与我见惯的那些名家是多么的不同。他忽而写“与其抱怨谁动了我的奶酪,不如学会做自己的奶酪!”,要么写“所有的人都会跌倒,伟大的人会再次站起来。”或者写“你尊敬什么就会吸引什么”,“最让你愤怒的问题就是世界让你解决的问题”。我看了好多学员的本子,写得最多的是那句最简单又最深刻的话:做水一样的人!
水,一种简单的物质,一种不简单的内涵。做水一样的人,一种多么高的境界。他本人就像水,甚至就是水。
中国成功学的普及任重道远,我们的船还停泊在港口,等待着好风凭借力,出海扬帆。
心灵成长,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旗帜也越来越鲜艳,他开始那天就在期许“弘文启智,盛世中华”。
有感于自己在学习成功学和各种各样的导师课程中的收获,他决定以此为毕生使命,演讲,写作,培训,咨询,一句话:普及成功!
他说――
“我发现,在那些世界级的成功课堂上,来上成功学的人大部分都是在某个方面已经取得相当业绩的人,或者说,是相当成功的人,那些真正应该学习成功学的人倒是未必出现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只有一个原因:成功学都太贵了!动辄几千元一两天课程,这可是一个普通公务员半年的薪俸啊,这么容易就交了,要是不成功怎么办?
于是有了一个想法,怎样让真正应该学习成功学的人学到里面的很多核心道理,而又不用花费巨额费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文章,于是提出了一个口号:让成功培训像看电影一样简单。这个想法得到很多同仁的大力支持,于是就开始行动。用各种渠道去实践自己的理想。从《沙之书》开始,将心灵成长的大旗先树立起来,然后逐渐集合同道,将活动深化,最终实现帮助更多人成长的心愿。”
《沙之书》称得上是一本智慧全书,有声书介绍片里面也将之作为“董桄福智慧全集”推出,并且被世界培训师联合会,国际培训师学院作为指定使用的惟一心灵成长有声教程,加上他慎密细致的行动计划,一定可以引领一个心灵成长的时代。从这个心灵意义上说,他理所当然称得上是成长的旗手。可以相信,在他的引领下,会有更多人走上生命改善的新路……
他本人既是一本百科全书,又是一个行动者。
在他送的《沙之书》的勒口上还印着一个更富魅力的介绍――
董桄福:生于大地,成于人间,属于中国。
这是他心胸、气度、格局的自我期许,是他“求上,处下”的心境使然。
在我看来,他已经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