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肖勇:关于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挑战这件事可以写本书了。有很多专业人士也进行探讨,包括微信、微博上有很多探讨。套用现在流行的《速度与激情》来讲,我认为这个是最重要。所谓速度也是效率方面,我们现在这个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提升效率。如果竞争的效率不提升,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受阻,对传统媒体而言我觉得这两部分都很重要,就是速度和激情。
问:对您个人而言呢?有没有遇到过挑战在媒体人转型创业者的过程中。
肖勇: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适应的。感觉跳出体制又焕发第二春第三春的感觉。当然创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是非常多的,包括资金、产品、市场、管理、人才,挑战无处不在。每天都会发生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创业公司遇到的所有困难和问题我们都遇到过,总算也算挺过来了。
比较难的是思维的转换。就是从一个传统媒体人向一个互联网人的转变,就是现在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人完全接纳和适应确实还需要一个过程。
问:阿里今天大手笔投了12亿给第一财经,您认为传统媒体还有未来吗?
肖勇:阿里大手笔投资第一财经我们已经关注到,这个是在大数据时代又一个重磅的举动。传统媒体肯定是有它的价值,传统媒体的分类非常多。现在只能说是纸质媒体遇到的挑战会更大一些。像电视媒体在很多领域还是如日中天,也还有它的价值。纸质媒体在小众的细分的领域,一些精美的杂志一些定位准确的产品一些忠于新闻理想有这种追求的这些媒体依然活的还挺滋润。
但是从趋势看,我们可能在纸质媒体上面临的挑战更大一些。从发展来看,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纸质媒体。所以我们的传统媒体人确实有一个分流的问题。我们的官方媒介可能一个城市能保留一两份。所以它将来的承载量对人才等的发展空间是有限的。
问: 房龙点评网今年要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地方站,合作方式是怎样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肖勇:我们在全国扩张有这样几种方式:一种是直营,公司直接经营;一种是合作经营;还有就是类似于加盟的方式。我们现在比较推崇的是合赢,就是合伙人模式。就是我们在一个城市也有一部分投入但另外一部分投入是寻找一个创业团队合伙人,这是现在流行的创业合伙众筹模式。最大的挑战是寻找创业合作伙伴,我们从传统媒体人中也在寻找,个人创业、个人工作室、策划公司、广告公司、小的创业公司我们正在寻找。总的来讲最大的挑战还是寻找创业合作伙伴。
问:请问你们目前是通过哪些方式寻找创业伙伴呢?网上宣传还是线下面谈为主?
肖勇:我们寻找合作伙伴,网上也发布信息,但主要是通过朋友圈推荐,通过行业发布消息。因为在地产媒体圈释放这样的信息,观望犹豫的居多,真正落实的少。和我们想象的有非常大的距离,当然我们发现有潜在的合作伙伴会深入的面谈和交流,请他们到北京总部考察,观摩我们的商业模式,看看我们的团队和做法。
问:目前房地产已经不再具备吸金能力,请问房龙点评网为什么会逆势出击?如何维持增长?
肖勇:这个观点有些绝对。房地产目前还是中国最大的行业,它每年的销售额按现在的趋势应该在8万亿到10万亿之间。大部分的人都在为房地产或者银行业打工,它拉动的行业有六七十个。所以它不能吸金或吸金能力下降、遇到投资增速下降、投资规模下降,长远看是一个趋势,但是因其体量过大,在中国国情面前,房地产还具有相当的投资价值。在一些优质的城市发展快的城市还是有投资价值。当然分化还是比较严重。
问:请问房龙为什么没有(或者没有公布过)融资?一直都在盈利?未来是否有上市计划?
肖勇:房龙融资的事其实也是一直在做,但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问题我们自己进行了调整。商业模式的不太清晰,前三年都在尝试。后来做些主动调整我们融资步伐基本停下来了。直到现在逐步找到感觉现在融资也在启动。我们也有上市新三板这样一些考虑,公司的未来肯定要通过融资扩张往资本市场惊险的一跳,出发进入快车道。靠简单的复制和积累的速度还是太慢,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公司前三年是亏损的,后面三年是盈利的。盈利额逐步在扩大,当然我们还是要长远规划。
问:过去十年,中国的房地产业发生了太多的“想不到”,未来十年,您认为还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肖勇:感觉未来的十年房地产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它的投资价值和空间要重新进行评估。城市进入了分化,不是所有的城市的房产都有投资价值。中国的人口的在向三大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在集中,一个省的人口在向省会集中,这些城市可能会有投资价值。但很多其他的一些城市人口特别是外流的城市机会下降的会大一些。所以投资需要谨慎。另外从产品形态来看,产品是多元化的,很多城市在限购。
问:房龙在营销方面有哪些优势?比如现在有一高大上的楼盘需要卖出去,一般的营销机构会怎么做,你们又会怎么做?
肖勇:房龙的优势还是用新媒体的手段和创意以及它特殊的传播规律帮项目做出更出彩的更有效的营销。一般的媒体可能在硬广发布新闻这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有一楼盘的项目账号微信托管在我们这里,我们再利用十八班武艺做出声光电色香味俱全的微信,这样会有很好的传播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用群组营销,多种微信群圈层、大号、各种转发、还有我们的客户会、对经纪公司经纪人能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我们在产品方面也有创新,除了微信以外,新闻论坛等各方面的一些炒作,另外在事件营销、众筹营销、点评营销等方面也有突破。通过这种分享使得项目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延展。
问:搜房和乐居等房产网有钱有背景也有很多地方站,未来如果它们也进军房龙现在做的口碑、点评和营销领域,您打算怎么办?
肖勇:这件事我们倒不是特别担心。因为现在讲的是重度垂直,不能说模糊的时代已经过去,门户还是有它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垂直领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公司!即使是在房地产这样的垂直领域,我们认为细分市场还是有它的价值。比如现在租房领域二手房领域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公司,最后都在分化。包括以后的商业地产,各个行业领域都会有这种公司。
一个企业有它的DNA,企业一定不是万能的,很多我们理解这个公司做这件事一定能做好,其实也不是。它的平台和优势非常明显,事实证明也没做起来。相反如果进行了细分选择,在很多细分领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公司。我们就想做成这样的公司。大公司一般承载的任务比较多重。提到的这几个媒体他们是综合门户,他们的信息承载量非常大。但在细分领域比如做点评这件事,一个公司可能聚全力在做这件事,我们对点评的研究细分组织精确化精准化。大公司的可能未必有这样的动力或者时间精力资源去做这样的事情,或者说他们不一定愿意做,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问:您刚说到众筹营销,请问在这方面可否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肖勇:众筹模式现在非常流行,很多地产商已经开始在尝试了。跟淘宝、京东、平安好房、其他一些P2P企业都进行这种尝试。营销众筹来讲,有一些企业有这个作秀的成分,但是也有些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通过各种众筹模式吸收了购房者的一部分购房款缓解了资金的压力。另外通过这种众筹筹房子筹使用权。各种方式提升了项目的品牌和影响力。
问:房龙点评网要做的是房地产行业的大众点评,您认为还有哪些细分领域有机会诞生下一个大众点评?
肖勇:几乎所有的垂直细分领域都有点评的需求,口碑点评的需求。但是能不能支持一个互联网平台,就要看这个行业的支付习惯、用户习惯和广告主的支付习惯,需求是肯定存在。比如家政服务行业,我们认为对家政公司服务甚至对保姆的点评是很有市场的。但这个市场非常分散,没有强烈的买单人,支付体系也不特别健全,行业的诚信度也不特别高。所以需求是旺盛的,点评空间也很大,但是平台较难做。
问:作为资深房地产营销专家,你认为中国房地产是否有崩盘的可能?您对要买房的人有哪些建议,是该早买还是再等等?
肖勇:崩盘的可能性现在还没有。市场还是相对比较理性,房价总价比较高但是市场持续呈现的分化的局面也有高有低。市中心的高一些但是城郊结合部或者是远一些的地方房子会便宜些。一线城市最贵二三线城市分化四五线城市就更便宜。所以人们选择的居住空间还是比较宽的。我举一个例子,我在贵阳的员工,他的收入水平跟北京员工相比大概差一半,但房价差5倍。在贵阳的员工买房的压力比北京小,幸福感要强于北京的。
房子买还是再等等,跟宏观经济形势跟你个人的时机有关。如果比较急,急着用结婚还是可以买的。如果不是特别急,可以等自己的收入增长到一定阶段买自己更心仪的房产。
问:点评模式是需要大量的UGC内容,这些构建是如何完成从0到1的呢?
肖勇:房龙点评内容来讲我们是专业房评师,包括我们的编辑点评和大众点评是并举的。我们的内容是三方产生的。原来业主论坛这种模式落伍了,所以我们要发展专业点评专业引导草根,有专业意见才能引导草根发言。
问:房地产公司掌握着楼盘(小区),我所了解到的,有些房产公司还是做社区020和智能家居,您如何看这种现象?
肖勇:社区o2o和智能家居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我们在用户的最后的聚集区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商业价值非常大。但现在的社区o2o的多种模式都还在探索之中,现在还没有看出明显胜出一筹的模式。
————————————————————————
本期对话嘉宾包括知名媒体人李志磊、李小霞、姜洪军及广大的创业者,文字整理:风云。
姜洪军:《极客》、《中国互联网商业英雄列传》、《雷军》书作者,《CEO说》创业者社区联合发起人,易召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交流邮箱:j_h_j@sina.cn
(欢迎关注《CEO说》创业者社群,加入及联系微信:CEO19552011,同时感谢专业云计算服务商Ucloud的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