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键时刻MOT》书介

(2010-01-19 12:54:05)
标签:

时尚

财经

姜洪军

it

管理

分类: 产经评论

 

    MOTmoments of Truth的缩写,翻译成:“关键时刻”,也有人将MOT翻译成“关键接触”。

 

 

作者当年接任瑞典一家濒临倒闭的、专飞国内航线的公司总裁职位时,曾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以前,我们驾驭飞机;现在,要学会驾驭乘客。”在1年的时间中,他做到了将这家公司转为高额盈利。他是如此来解释MOT的含义:一年中,航空公司总共运载1000万名乘客,平均每人接触5名员工,每次15秒钟。也就是说,这1000万名乘客每人每年都对北欧航空公司产生5次印象,全年总计5000万次。这5000万次的“关键时刻”决定了公司未来的成败。

 

 从道理上来看,MOT不复杂,服务型企业要高度关注“员工与顾客接触的时段”,员工要利用好这个接触的机会,弥补不足,提高满意度,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和更满意,为此员工要了解不同客户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客户服务,掌握有效的客户服务技巧,提高应变处理投诉问题的能力,建立内部客户观念,通过内部协调运作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书中提到了关键时刻的十大原则,包括:创造顾客比创造利润更重要;用提高营业额代替降低成本;领导少些决策力多些综合力;了解顾客真正需要把握多变市场;一线员工比管理团队更了解企业;该冒险的时候必须勇敢一跳;"沟通"能提升执行力与利润率;让董事会了解公司的整体战略;保持绩效评估和顾客需要的一致性;奖励让顾客满意的“自作自张”。 

 

 作者认为要真正做好MOT,公司要将内部信息渠道全部打开,着重培养一线员工对目标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因为他们才是在关键时刻与客户接触的公司代表。为此,公司必须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公司里,角色分工与传统截然不同,在这样的组织中,权力相对分散,原来位于金字塔底部、只能无条件服从的员工也将被授予责任,传统的、等级森严的公司结构为结构扁平模式所代替。

 

    (该书作者为(瑞典)詹·卡尔森,此篇书介全文刊于《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 2006612日的书介专栏上,姜洪军时为该专栏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