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深专栏作家的“书生活”:淘书、聊书、写书、编书家有藏书六七千册

(2016-10-21 18:53:01)

http://www.wccdaily.com.cn/paperdata/hxdsb/20161019/m_c9458393ccba885832b1e96d6c177317.jpg

 

  

 

书香天府·四川第二届“书香之家”评选
暨《宽窄巷》读书会系列报道

  当下,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的书香天府·四川第二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正在火热征集阅读故事中。包括教授、退休职工、80后白领、70后保安销售人员在内的各行各业的读者,通过本报与读者分享了他们的阅读心得,他们的读书故事。成都资深爱书人、专栏作家朱晓剑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向记者讲述了他与书非一般的缘分。

“我的生活都跟书有关”
  朱晓剑自称老家是“穷乡僻壤,书少得可怜。”小时候第一次读大部头的书,是《西游记》,“那是繁体竖排的书,半蒙半猜,读得有味。”如今,朱晓剑在成都生活近20年,家里的藏书有六七千册,大都是一册一册从各种书店里淘出来的,其中也不乏出版机构先期推出的试读本、简本,以及毛边书等。他还收藏有陈子善等名家的题签本。
  他说,“我现在的生活,基本上都是跟书有关,淘书、聊书、写书、编书。我除了爱逛一般的书店,还特别喜欢淘旧书。只要在成都,每周我都会去送仙桥淘旧书。因为爱书,我们建了个‘成都淘书微信群’。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书。此外,我跟成都的毛边书局来往多,到明年就做满20年了,在谋划明年为书店做两本书,一本是书店的来往,一本是书信集。”
  朱晓剑还是民间阅读的积极推动者。最近几年,他每年都会参加一个全国民间读书年会,“跟优秀的爱书人在一起,从他们那里汲取营养,参照,看出自己的不足。比如做城市文化,天津、南京、苏州等地都有很好的模式,跟着他们学习,就容易发现成都文化的特质在哪里。最近我写的几本书,都是参加读书年会的成果之一。”
  朱晓剑还是一位资深专栏作家。谈到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他说,“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很紧密,也很复杂。从前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说的是熟能生巧。但阅读多,没有动手写,就很难发现写作的奇妙。从书里发现智慧,然后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写作的源泉。我想,这也是阅读和写作的秘密。作者把阅读分享出去,不只需要经验,也需要不断尝试。”

倡导“微阅读”化繁为简
  现在,很多人都离不开手机,这占去了人们更多深阅读的时间。对此,读书达人朱晓剑也深有感触,“我也时常迷惑网络,但经历多了,就发现网络上只能获得资讯,阅读提供的内容更丰富。手机上读文章,当然不如读一本纸质书。这指阅读的深度,网络上更在于阅读的表层,容易人云亦云,欠缺深度。”
  虽然网络不太适合深阅读,但朱晓剑却很提倡“微阅读”,建议大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记录下个人的阅读生活。他自己就利用豆瓣、博客、微博等平台,坚持写短小精悍的读书札记,写了很多年。“最早我在博客上写‘微阅读’系列,就是记录下个人的阅读生活。有人说微阅读是浅阅读。这只是一种表面看法,我觉得微阅读正是化繁为简,将有价值的内容提供给读者。碎片化阅读是常态,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深阅读。我们在读书文化方面,不能只看表面,更要看实质。浅阅读与深阅读只是相对的概念,有了浅,才会有深。”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实习生 孙屿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