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武冈

(2016-02-03 08:58:21)
分类: 这也是旅行
 对于湖南武冈市,我知之甚少。舒凡女史却联系我,有没有时间去走一走?这当然是愉快的事。在网上查武冈资料,做事先的功课。书法家许多先生带着我们一起行走。许老师的老家就是武冈,其家族所居住的地方是唐家冲许家大屋,那是武冈旧时的风景之一。

  我们一行人从株洲出发,抵达武冈,已是中午,吃过午饭,喝茶小憩之后,武冈收藏家刘继荣赶了过来。他说有个学生是许家大屋的人,尚保留许家大屋的门楣。那真是再好不过。于是去寻访门楣,在一片工地当中,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

  这许家大屋在抗战之后曾作为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的校址,学员多时有两三万人,许家大屋容纳不下那么多人,就在今天的武冈二中建了新校区。而许家大屋则在后来衰败、被拆除。稍后又去唐家冲看了其旧址,从地基和保留的散乱石块当中,可见当时是何等的气派。但这样的居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图片都极其有限,不免让人觉得遗憾。

  在武冈二中里有中山堂旧迹,抗战展览也还有图片可见当时的武冈旧景。我们走进中山堂,看展出的图片,一大群学生涌进来,想必这平时也是不对外开放的吧。其旁边是李明灏将军的故居,因天晚又下雨,就没走过去参观了。

  在街头巷尾的旧建筑的顶上,常可见漂亮的美术字,结构严谨,活泼而多变,诸如“保障供给”“严肃活泼”“发展经济”,还是旧时风貌。许多先生告知,这是他父亲的手笔。在他的记忆里,这样的美术字还有很多。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书法作品,不免让人感慨,倘若是武冈经济发展速度跟上来,这样的街头艺术怕也会很快消失吧。

  武冈隶属邵阳,旧名都梁,郦道元《水经注》:“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其中悉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以兰草为城市名,大概全国仅此一例,且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城史。这里文风颇为昌盛,书法绘画都是邵阳的一景。同时也还因交通不便的问题,长期没有进行商业开发,也还保留着许多遗迹,即便是旧时城门,也还保留了四座。有意思的是,这里还保留着石桥、木桥,古朴且有味。大概只有未经大面积城市化的城市,才有这样的风景。

  城市的进化,让不少城市的城墙消失殆尽,大多数保留一段遗迹而已。在武冈却还保留着旧时城墙一千余米,走上城墙可感受到一种肃穆,那是城墙带给人的实力感。武冈城墙修建时,均为体积不一的方整石浆砌,内用草木灰、桐油、石灰混合夹浆浆砌中部夯填砂石,外用巨石砌筑。昔年,城墙上竖战楼760间,建城楼13座,大小炮台54座,坚固异常,享有“武冈城墙甲天下”之誉。可惜的是,此城墙大部分在“文革”时被拆毁。

  在城区的宣风楼的南侧,即是文庙,我们到的那天,文庙没有开门。在门前有双银杏,据说这是西晋名臣、陶渊明之曾祖父陶侃于太康年间担任武冈县令建学宫时手植,雌雄异株,曾是武冈名胜“双杏参天”,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这两株银杏却也是备受摧残,先是风雨大作,西向银杏遭雷击不存,后余株主干亦被大风吹折,侧枝幸存。好在这银杏在今天虽侧枝中空,却还是可靠树皮维持生计。此外,在武冈尚有一条路取名陶侃路,多少还有纪念先贤的意思。

  武冈城市虽然不大,却仍保留着诸多先人遗迹,这真是让人惊讶。当地的朋友介绍,现在的武冈正在申请历史文化名城。走在穿城而过的资江,其上的石桥、临河的房舍,给人以更多的诗意空间。走武冈,虽只是匆匆一瞥,却足以看到一个地方的文化风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