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兴辉小记

(2015-08-20 07:25:04)
标签:

杂谈

李兴辉小记 蜀中名士之后裔在成都的尤其多,每周日上午常在送仙桥畔喝茶摆龙门阵,许多不见文史资料杂志或志书的故事,常在此流传,一些历史真相就在龙门阵里廓清逐渐了。

李兴辉先生即这其中的茶客,其先人罗一士先生早年乃风云人物,曾参加辛亥革命,并担任职务,三十年代,在成都与书画家共组蓉社,并担任副社长,“其工诗善书而于花卉尤为出色。李兴辉耳濡目染,所得学问许多,因之,他的书法、诗词联都十分擅长。

里天地宽。我有时也去参加聚会,朋友畅谈,我在旁边或倾听或记录,成都近百年的掌故所获颇多。李兴辉与老文化人多有接触,曾撰有《蕉竹楼诗话若干,读来有味,也多有创见

有次,我跟朋友去街子古镇,见一博物馆的对联即为其撰写,内容精彩。他在这些后裔中是勤奋耕耘者,所以才这般多才多艺吧。又有一次,他为我书写苏东坡词句,大江东去,历史烟雨中,百年再回首,辛亥革命又岂是小说可涵盖的呢(如今写保路运动的作品虽多,但多距离史实遥远)

李兴辉小记 

每次聚会,少不得有人带酒来或买几样菜,就在茶馆里喝茶闲话。酒后故事更多,偶尔也会为某个真相而争论,到底只是求真求实,倒也少有人计较。这种几近雅集的文化风流活动,在成都当为一绝。

酒后李兴辉话也多起来。偶有涉及诗词书画,也对蜀中大家点评一二,江梵众、张大千、陈仲年、陈子庄……妙语连珠,惜乎每次记录极少,要不也是一段艺林佳话吧。

文化风流,不只是存在于书册里,更是在日常交往中一一传承了下来。这也是我在喝茶中逐渐悟出的道理。

本文刊于8月19日《世界日报·广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