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与朱晓剑有关的文字,却迟迟没有动笔。那天,和他聊天,我告诉他,你的《微阅读》,陆阳兄转赠了。他说,多批评啊。我说,准备写一点文字。
这段时间,细雨霏霏,有时大雨,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但呆在家里看看书,倒是很不差的。今天总算出太阳了,看到久违的阳光从窗户外照进来,微风轻轻吹着,心情便豁然开朗了不少。据说,受台风影响,明后天又要开始下暴雨了。
今天,是很难得的好天气,于是,就慢慢敲出一点文字来。今天的太阳真好。
前不久,无锡的陆阳兄又寄来两期他主编的《乐读》,同时寄来的,还有朱晓剑的新著《微阅读》。我用了一个晚上多一点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这可能是近年来读得最快的一次,说句笑话,也算创造了我个人阅读史上的一个新记录。
读得快的原因,一是这本书不厚,精美的小开本,十余万字;二是主要的,书中所写是我最感兴趣的内容,读书、买书以及其他与书有关的事情,关键还是写得好。书分两部分,第一是“微阅读”,第二是“微生活”。其实,朱晓剑的阅读和生活是很和谐地融为一体的,也就是说,阅读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他的生活是与阅读不可分割的。
朱晓剑的《微阅读》是海天出版社的本色文丛之一,喜欢这套书,就是喜欢它的书生本色。朱晓剑用日记的形式记录阅读、记录生活,他认为,这也是一种微历史。他的阅读,指的是广义的阅读,“阅读,不仅是看书,观影赏乐也是的。哪怕是生活都是适合阅读的。”他说:“阅读就是增加识见的过程。在常识、知识间流连,寻找一点性情,打望一下城市、乡村,不过是想把视野延展的更深远一点。”朱晓剑对阅读有他自己的理解,可以这样说,他在生活中阅读,也在阅读中生活,阅读贯穿了他的生活,生活也同时丰富了他的阅读。他使阅读有了更精彩的意义。因此,他说,阅读是无止境的。
朱晓剑在成都生活,在成都阅读,他早已适应了成都的节奏。或者,也可以说,成都是最适合他阅读的地方。早上,正好读到扬之水日记里关于成都的一段文字,她写道:“成都特别的地方:作息时间比北京要晚一个多小时,七点钟,大街上还静悄悄的没有人。下午要到三点钟才上班,晚上的活动一般都搞得比较晚。街上车多,但并不比北京更多,却显得没有秩序、乱糟糟的。清扫街道每在人流最多的时刻,旁若无人,搅起一街尘土。张放说:成都是中产阶级‘或曰小康之家’的天堂,大概因此,人也就变得懒散了吧。”现在的成都不知是否还是如此。这样的慢节奏的城市,使朱晓剑更从容地读书、写作、生活,成都是他的天堂。而且,读得有滋有味,生活得有滋有味,这是可以从他的日记以及其他的文字里可以看到的。
我把本文的题目取作“朱味”,是“朱晓剑的滋味”的缩写,是受了靳逊的《胡竹峰的味》一文的启发。这两天一直想取一个题目,想了几个,自己都否定了。靳逊说:“胡竹峰最吸引我的味道,是他文字里弥漫的那股旺盛的生命气息,我称之为‘青春气’,也叫‘鲜活气’,这种气息只有在初春的原野里才可以闻到,醉人。”这一段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有评论家将胡竹峰的味道称之为“胡味”,不妨模仿一下,将朱晓剑的味道名之为
“朱味”。
“朱味”没有“青春气”,“鲜活气”当然是有的,“朱味”犹如成都的麻婆豆腐,麻辣鲜嫩,色香味俱全,让人百吃不厌,令人回味悠长。
“朱味”极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