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4小時書店
廣場2015年04月22日
朱曉劍
自從去年的北京三聯書店開始24小時書店以後,各地也相繼開了24小時的書店,與其說這是一種深夜書房,倒不如說是書店的延伸服務更為要緊。
不過,大部分城市限於這樣那樣的條件,開24小時書店容易,堅持下去並不容易。這是因書店在深夜少有人光顧(愛讀書的人,大都有自己的書房吧),加之天氣變化、城市環境等要素的變遷,沒事深更半夜跑到書店去閱讀,真是不可想象的事。
我早就說過,像這樣的書店固然值得敬佩,大多不可學。偶然去一些城市的24小時書店,十點鐘以後,就少有人在書店閑逛、喝茶了。更不要說閱讀了。三三兩兩的愛書人,實在是難以抵擋開店的諸多成本。
不過,在今年世界讀書日的這天,成都在鎲鈀街的軒客會格調書店也要開成24小時書店了。這是好事。可我卻覺得不夠樂觀——或許開上一段時間,就悄然關門吧。我的朋友宋傑開有家小書店,這幾年在成都東奔西走,換了好些個地方,像一個城市流浪漢,卻難以找到一個落腳點。最近他只好自己買房,把自己的家當作書店,這樣就少了搬家之苦,在書店閑聊到多晚都沒問題。但作為一家書店,是要符合商業邏輯才成的,把書店開成一件辛苦又不掙錢的事,大概沒有人願意去做吧。
24小時書店,考的是開店的手藝,而不只是一個口號,一個標簽。全民閱讀固然很好,但如何做到呢?需要的是更多的思考。我曾說自己是一個書店病人,但書店與網絡書店,有時擇決並不僅僅是圖書選購的問題,也還包括購物的便捷。這似乎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等24小時書店開業那天,我得去看看,盡管我已知道書店的命運,並不會因大多數人的關注而改變什麼。
http://worldnews.net.ph/post/3477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