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未曾远去

(2015-04-20 06:17:21)
标签:

杂谈

童年未曾远去       4月已是春天的尾声,刚巧读到诗人周公度的《从八岁来》,许多童年的故事纷至沓来,重现了过去的场景,我跟家里小朋友讲童年的事,他亦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从八岁来》讲述了一个真实的童年、一个清澈的回忆,这是一部倾心于儿童时代的乡村书简。他给老师写情书;与笔友研究说谎的技巧;为了加入伙伴们的集体,放弃自己最好的捉迷藏的地方;他深悉捕夏夜萤火虫的秘密……这样的生活纯洁而又充满童趣,哪怕是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会有温馨泛上心头。

这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如乡野的夏天、捉鱼等,但倘若没有《从八岁来》,或许这样的故事已尘封于记忆之中。书中有《妖怪》一文,结果喜剧又出人意料,我小时候听说的妖怪故事也不再少数,但似乎又缺乏了这种温暖,不免有点苦涩。

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总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事:月光下的麦场、我姐怎么打我、一页书、李白出现的夏天……每一幕都发生在童年的夏天,像夜晚的星辰一样闪亮。周公度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讲述这些故事,“意在言外,质地如云团又仿佛玉”。这也许就是童年之所以让人着迷的缘故吧。它固然缺少像革命家所说的革命色彩,却因文字中隐藏的内容,远比表面显露出更为深远的蕴藉,这也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在周公度看来,一个人的体内有许多人,且还有万物。“这些万物都在一个人的体内,无穷的前世在今生交融,组成今生的星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心系往日的宇宙,却又都在今生留有痕迹,或深或浅,或远或近,指向来世的模样。”那么,给体内的每一个人尊重的方式,只需要一颗真切、坦率的心,就足够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童年,它从来未曾远去,倒是在我们的身体里种下未来的“因”,后来所结出的种种“果”大概都与此相关。只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被童年的表象蒙蔽了双眼,以至于只看见童年的哀伤与忧愁,看不见它的美好与丰富。

从八岁来,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童年,这似乎是周公度想表达的,但在这个背后却隐含着他对童年的思考。尼尔·波兹曼认为,现代物质文化的发达,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尽管如此,对每一个成长的个体来说,童年远未消逝,只是因我们对童年的态度过度物质化,未看见它的美好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