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雷老师所说的小渔邨就在三圣乡的荷塘月色。起初我以为是小渔村,想象着钓鱼,吃河鲜的地方。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那天,跟雷老师过去吃饭,先在院坝里喝茶。
小渔邨的背后就是一片荷塘,其旁边就是草莓园。成都的春冬季节时常有草莓供采摘,这虽应季,却显示出生活气息的浓厚。因是冬天,荷塘里残荷,有种意境之美,不免想象着夏日的满糖荷叶,以及散发出来的荷叶气息。雷老师说,这里的夏天将推出全荷宴。想来也应该是有意思的事。
几张桌子靠着荷塘排列开来,隔着栏杆,看着一池荷色。冬天的阳光洒下来,温暖,在此的不远处,有一处高架桥。偶尔有火车从这里路过。再远处依稀可以望见田野。
随意要了杯茶,青茶,无需雕饰,自然就好。一个人坐着,随手翻携带的一册书,谈民国文化名人的种种情事。说来,那个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却因文化名人的独立个性而熠熠生辉。让我辈欣慕不已。
偶尔有一阵风吹来,成都有点像“雾都”,似乎雾霾也比往日减少了许多。雷老师是这里的常客,他介绍小渔邨的情况。喝茶,聊天,不一定人太多。相对于嘈杂的生活,不如安静的喝茶更舒服一些。
成都像小渔邨这样喝茶的地方也还是蛮多。不过,有的地方是你猛一看,感觉很好,仔细观察,就觉得俗气,与格调无缘。在小渔邨,大致能感受到一种田园之风。倘若再有几许山泉水,就更有景致了。这也是一种奢侈之想。试想,在城市里谈悠游山林,多半只能是一种想象,与现实无关。
午饭点了几样特色菜:牛腩煲、荷叶香裹仔排……再小酌一杯,也是惬意的享受。阳光太好,不舍得立刻离去,就继续坐下来喝茶,聊天的话题是天南地北,随意地聊,也无需啥主题,聊得开心就好。有时,我们不必把每天的主题精准定义,不妨以散淡的心态看待,或许会收获的更多一些。
茶,淡了。日影也薄了些。于是,踏上归程,立刻投入到红尘当中去。朋友电话约着聚会的事,好像是刚刚缓了气息。这种生活,不妨称之为疏离:与不同的空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许更容易理解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