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说家的姿态

(2015-02-02 08:27:27)
标签:

杂谈

几位朋友聚会,说起当下的小说,有不少让人感到缺失的地方,比如与现实格格不入,或者书写得不够细致。因之,原本好看的小说却让人倒了胃口。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探险之旅,若在探险的路上没有故事和趣味可言,真可以称为失败之书了。
在人人都可以是作家的时代,写作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在更深层次上有所进展,却是很困难的。常常看见一部小说横空出世,接下来该作者竟再无作品亮相,这该归咎于经验写作,一旦题材写尽就可能再无能力叙说新的故事,让人不免想到诗人的作品。成名的诗人顶着桂冠招摇过市,却再也写不出优秀的诗篇。倒是一些欧美的诗人,无论是诗歌经验,还是在艺术探索上,似乎永无止境,且时常推陈出新。

也许是因为作家经历过的太多,明知道写不出好作品,所以才世故地不再写作吗?但这似乎不是唯一的解释。当贾平凹的《老土》、严歌苓的《老师好美》出来时,倒也引起了关注,只是批评多于赞赏。作家真的是老了吗?还是作家在俗世社会里无法保持小说家的敏锐?这还真不大好说。但作为小说家的姿态,无疑给其他小说家提供了一种榜样:若是作家只满足于既有的作品,可能就会裹足不前。

在日常生活经验上,小说家给我们提供的并没有比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所给予的更多。或者说,小说家在很大程度上所依赖的是自我书写,因之它不等同于报告文学所提供的形态。但即便如此,评论家也时常是以社会现实对照小说写作,甚至强调它真实。作为虚构文学的小说,倘若只是这样,那就有可能将小说变成纪实文学。纪实与文学,矛盾的概念却统一在一起,让人分辨不出真假,这可真是耐人寻味的话题。

不过,即便如此,也还是期望小说家有自己的姿态。那是一种责任书写,即通过小说关注人性在事件中的变化。如果小说仅仅满足于真实,或猎奇,或技巧纯熟,而失去了洞察力,哪怕小说再好看,也不大可能成为经典作品。反过来,我再看小说中的经典,也许会发现它给人提供的是一种力量,其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是源于世界的复杂性。

有意思的是,阅读经验有时也未必靠谱。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读了太多的平庸小说之后,或许就对小说失去了兴趣。小说家的姿态,就读者来说,唯有时常带来惊喜,才有阅读的意义。这或许正如诗人所言,时间是小说的敌人,好小说哪怕被遮蔽,都有令人着迷的气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辜祖亮小记
后一篇:防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