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运书日记》陈训慈著 中华书局2013年8月出版 定价:20元
作者陈训慈在1932到1941年间任浙江图书馆馆长。这本日记为陈训慈在抗战时期将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运至内地间的日记,其中不但叙述了运书过程的种种艰辛困难,描述了不同人物对搬迁图书的态度看法,还展示了抗战初浙江省府及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甚至还描述了浙东山区的风俗面貌,真正是难得的现代史料。
余佐赞先生说:一本私人民国期间浙江图书馆馆长的日记,为什么让出版者如此感兴趣,让大学者如此重视呢?中华书局的在书中的“出版者说”中说,这本一本具有家国情怀的私人日记,虽然是陈训慈的私人日记,记录的是他运书过程中的日常点滴,但整本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国家对民族前景的忧患之情,是以个人小生活投射出历史大背景的一本不寻常的日记。
《运书日记》只是薄薄的一册,倘若放在大文化的视野里,也许只是沧海一粒而已,但经过打捞、挖掘,再现了一段运书的历史,这也是最值得珍贵的信史了。
《流动的斯文》 王道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定价:75元
对历史的关注,除了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就是对个体人物命运的关注了。而对家族史的探寻则可看到一个社会转型或裂变的因由,正是基于这个理由,作家王道在《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里,对合肥张家的关注,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再解读,而是让我们从历史着眼,能够看到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
相对于时代的喧嚣和浮躁,合肥张家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在和平时期,都保留了斯文的秉性。斯文,这个词在当下似乎是越来越少见,以至于我们走在城市里,看见的面孔都显得有几分势利,其目光也变得浑浊。读《流动的斯文》时,或许我们注意到的是一种“范儿”,是优雅,那是在文化基因的熏陶下,才具有的一种生活方式。
《芥子园画魂》吴蓬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 定价:60元
嘉兴画家吴蓬自传。单凭一部《芥子园画传》,进入书画艺术的境界。从苦难中来,他所经历的种种,与其说是在痛苦中磨练,倒不如说他从中领悟的更多。伟大的艺术家,不一定声名显赫,而是在其专业领域既有继承又有拓展。
最耐人寻味的是,他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与素材,即便遭遇不解,依然我行我素,对家庭生活着墨并不太多。在艺术的探索上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并不仅局限于天才,亦与勤奋有关。在最艰难时,幸有名师指点一二,看似闲笔,却为以后打下了基础,从不同流派中汲取养料,不拘一格,才能成就大家。
这几年,成都画派为成都所重,张大千和陈子庄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且时常被重磅推出。在书中,吴蓬均有论述。他说张大千:“张大千的画又算不了上品,很薄,是因为他投机取巧造假的缘故。这话不是我说了算,历史会作出评定的!”他说陈子庄:“提到老师,倒有几个,第一个是母亲,第二个是外公,第三个是外公的表弟,第四、第五个是嘉兴的两个老画家,都没有名气,然而他们的画比石壶(即陈子庄,当时捧得很高)高处好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