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2014-09-30 15:55:39)
标签:

转载

分类: 生活剧场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初识朱晓剑,是在文字里。

 

“现代生活常常被描摹成复杂的形态,看上去固然美好,但却与自然生活相违。南北在现代禅诗院里过的生活朴素,可却颇得顺其自然的风流状态,套用诗人的一句话说,具有造型感。哪一天在茶马古道上走着,偶然撞见禅诗院,不妨敲敲门,走进去,饮一杯茶,打发一个下午,所谓禅,岂不正是这种简单生活的象征?”这是晓剑在《茶马古道禅诗院》里的一段,读起来深入我心。

 

简单生活,在讯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似乎成为一种奢侈。

 

他的每一篇文字,字数不多,娓娓道来,却值得细细品读。在《艺术评论何妨接地气里》,他说起自己前阵子参加一个画展,听着周围洋溢的套话、大话,只忍住笑,独自走开去——

 

“朱光潜先生在写作美学批评时.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即接地气和艺术味的有机结合,这也应该是当下的艺术评论的一种方式,艺术评论可通过这个让更多的人理解艺术,这才能够让艺术走近大众,不至于成为艺术圈子的欣赏品。”这段对于艺术不偏不倚的见解,令我激叹。

 

循着蛛丝马迹,我找到了他的博客,顿觉欣喜。读着他的文字,犹如波澜不惊的海面,就这样缓缓铺展开来,却不乏相当深度的思考。开始我一篇篇点赞,后来觉得太过仓促,每一篇,倘若这样走马观花粗略读过,实在无法消化。

 

在一篇《毁孩子,您是几段高手》一文中,他写道——

 

“在多数的悲剧中,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天分和兴趣爱好视而不见,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我提早给儿子做一些规划,比如阅读啦书法啦都要有所练习,以此多一些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但也只是框架性的东西,做的如何,还是看他的选择。说到底,他的未来人生并不是有大人规划好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

 

“让孩子自由地生长,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是不大可能的事。如何才避免毁孩子,那就是要在他身边陪伴,呵护,该做决定的事由他(她)决定好了,至于其中的对错或利害关系,都可一步步地加以引导。”

 

“家庭教育的本质并不是在于毁孩子,而是给孩子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它的复杂性有时也会让成人迷惑。但不管怎样,对孩子多一些信心,从现实生活出发,学会学习、生活的技能,或许收获的就是一个丰厚的人生。”

 

九月二十日,合肥大摩时代广场,一个颇具纪念的日子。

 

那一天,合肥公共知青沙龙举办一场”安徽好文字“的盛典,作为公知成员的我,也来到了现场;晓剑身穿一件休闲随意的格子衬衫出场,淡淡的表情里,没有太多的悲喜,也不见怎样的疲惫。现场活动开始,组织者要求大家走红毯,并且还要求男女搭配,在乌泱乌泱的人群里显得有些局促蹩脚的我,往身后看了一眼,随即说道:“这边需要一位男士。”只听旁边有人说:“晓剑,你去。”话音落,晓剑就这样站在了我的右边。

 

“怎么感觉这么别扭呢?是男左女右吧?”我说。当时,我并不十分清楚他是谁,只知道他叫晓剑。

 

他没有反对,便换到了我的左边。

 

要走红毯了,我笑着问他:“你说要不要我搀着你啊?”他只安静地,没有说话。

 

我突然有种愧疚感,不愿打破他的平静。

 

后来,快走红毯的时候,晓剑说:“你看前面的人走太快了,我们要慢点走。”

 

嗯,慢点走,我喜欢。实话说,一来自己平时都是穿着平底鞋坡跟鞋,陡然穿一双高跟鞋,总是战战兢兢害怕掌握不了平衡;二来觉得在他的身边,感觉很轻松、舒适;三来我是有私心的,慢点走,顺便可以给旁边照相的留充足的时间,选好一个不错的角度。

 

来到签字墙的时候,我将包递给晓剑,晓剑欣然接受了。签完字,我挽着他站在签字墙上合了影,只隐隐觉得,身边的这个人,没有太多的喧嚣,静谧却让人舒适。

 

到后来,经过于继勇登台介绍,才蓦然知晓,原来这次和自己走红毯的人,是朱晓剑——这位我敬仰许久的天涯读书周刊编辑。在这场活动之后,我看到,晓剑也只是淡淡地写了一篇《在合肥》,草草结束。

 

没有太多的痕迹,也没有太多的喧哗,就这样,安静地来,默默地离开。

 

鲁燕老师说,晓剑像尊佛。

 

凤戏谑说,我这次的搭档下次要换,你呢?要不要换尊佛?

 

我说,如有机缘,我还期望遇见,我不要换。

 

我深知,倘若是佛,又岂是刻意安排就能碰见的呢?

 

晓剑于我,确切地说,让我感受颇深的,不是他头顶上熠熠发光的光环,也不是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头衔抑或成就,单就一个人而言,他在这次大趴上表现得如此淡然、闲适,俨然另一种境界。

 

在这一层境界里,外界的赞誉、诋毁、污蔑,宛如徐徐的秋风,过境不留痕迹;

在这一层境界里,不论怎样的喧哗、绚烂、多彩,就像天边的夕阳,瞬间即逝,不留影踪;

在这一层境界里,仿佛所有的声音顿时不再,留下的,是一片静谧,像浓密的树荫。

 

早晨,送完孩子上学,我无意中望见一处铁门,进入一条小巷,巷子里的桂花树,散发着幽幽的香气。

 

就在这片桂花树下,这一天早晨,我许下了一个心愿——

我愿,愿我自己静谧如初,不论昨日怎样的不堪,抑或怎样的炫目,都如过往烟云;

我愿,甘愿被自然所吸纳,甚至忘却“时间”的存在,哪怕就此消失;

我愿,不论经历怎样的事件,抑或和人的相遇,都没什么需要刻意安排或在意的,平稳度过每一天。

 

静谧如初,

欢喜。

 

[转载]九月的桂花——折枝与朱晓剑

(这是目前唯一一张我与晓剑的合影,我记得签名墙前应该还有一张挽着他的照片,可惜不知道在谁的手机里或相机里。不过,这都不重要了,相遇即缘,当下欢喜。)

 

 

附注:朱晓剑,书评人,随笔作者,人文观察者。有作品在《城市晚报》、《合肥客》、《成都客》、《南方人物周刊》等上百种报刊发布,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2009年获得阿拉善SEE协会生态写作入围奖。
参与编辑著名人文电子杂志《天涯读书周刊》、《三流生活周刊》。其中,《天涯读书周刊》被誉为民间读书电子杂志第一刊,《三流生活周刊》以新锐的观点、朴素的文字风格被称为是生活的观察家。著名诗人黄涌认为,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最好的人文电子期刊。
    近年来,出版有《元朝的故事》(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写在书边上》(秀威出版2009年6月版)、《舌尖风流》(秀威出版2010年12月版)、《小马过河》(秀威出版2012年3月版)、《书式生活》(天地出版社2012年4月版)等书。待出版作品《人与书的相遇》、《成都私家地理》、《生活美学》等,有作品入选《小学学什么—英才是怎么炼成的》、《带一本书去未来》、《如此书房》、《独立书店,你好!》等上百种书刊。

 

 

 

 

                                                                         2014.09.23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