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慶和老廣告
(2014-08-12 06:28:08)
标签:
收藏家藏品故事藏家一些 |
分类: 文化创意专栏 |
由國慶和老廣告
朱曉劍
這幾年玩收藏的人真多,藏燈藏石都有風格,但對大多數藏家來說,收藏不過是為了藏品以後的升值而已,但僅僅是這樣,就顯得俗氣了。天津的由國慶先生愛紙如命,所以才取網名為故紙溫暖。他收藏舊報紙舊期刊,偏愛老廣告,他藏只能說是一種愛好,更重要的是探尋那老廣告背後的故事,這就有意思了。
像他這樣的藏家,說來也還真不少。一個有意思的現像是,不少收藏家喜歡誇贊自己擁有怎樣的藏品,如何的有價值,這也不鮮見。試下,倘若這些藏品在收藏家眼裏一文不值的話,恐怕早就丟了。由先生收藏老廣告,卻能從中挖掘出文化來,這就是一種境界。因為這個緣故,他寫出了老廣告裏的歲月往事、香艷格調、美食滋味,這一種能力正是收藏與研究的最好證明,藏也由此多了一種樂趣。
我也好歹認識一些搞收藏的人,但少有像他這樣,收藏之後,還做一點研究,那可能並非是學識不夠,而是懶散,似乎藏藏就完事了,大可不必花費精力做一番研究的。這一種心理也許可視為當下的文化奇怪現象吧。
由國慶收藏老廣告,也是事出偶然:他他早年從事廣告藝朮創意工作,接觸到了一些這方面的作品,並被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些老廣告畫兒的精細畫風所感動,從而對它產生了興趣。這種興趣一直延伸到今天,從那林林總總的廣告中,他看出了世相變化、時代特色,也由此開始了收藏、研究之路。這一路走來,也真有不少故事。這些,他記錄進書裏,成為許多廣告的見證者。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老廣告不過是一紙廣告而已,並沒有太多的商業價值。由此看由國慶在老廣告這一領域的耕耘,真像是是撿漏兒,從尋常處著眼,看見廣告的另一面,這是由國慶的獨到之處:“(老廣告)遺存下來的東西,也並不多見,尤其是一些小的商標,隨著包裝或隨著一些使用的過程,它就被丟掉了,或者是被放棄了,這些東西,很少有人系統來整理它或挖掘它。”
所謂學者也好專家也罷,不正是這樣的一種愛好與樂趣在嗎?由此我想到時下的收藏熱,看似很熱鬧,大家所知的可能只是某些類別的表像,至於藏品的淵源、故事,做細致的研究並不太多,也就難以將收藏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別開生面是收藏的一種方式,倘若在此基礎之上做一些考證、研究或許就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藏品的故事。我愛讀收藏故事,王世襄、朱家溍對收藏的研究可能讓很多人覺得很高深,但由國慶的研究卻通俗易懂,讓人一下子就走進老廣告的世界裏去,這也是一種能力。
天津的收藏家眾多,如羅文華、章用秀、薑維群等等,都有各自的亮點,而由國慶專注於老廣告的收藏,在這群收藏家當中也真是別具一格。與其泛泛地收藏,倒不如專注於某一領域,假以時日,必有收獲。不少收藏家說其收藏的路徑,大致會如此說。可仔細想想,這種收藏的背後又有許多艱辛的故事,可能一般人不大注意到,反倒會對他們的成功有更多的興趣。這種怪現象,現在也發生在由國慶身上,但我知道的是,正是源於收藏的愛好,他才發現老廣告裏有一個別樣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