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乐
(2014-08-06 17:03:31)
标签:
唐劳绮艺术家 |
分类: 混成都 |
书画界常常给人鱼龙混杂的感觉,所谓书画、潮流,更像是一个名利场。有位朋友干脆说:健康生活,远离书画。这话似乎有些偏见。但相对于外界的喧闹,也有书画家非此道中人,比如我所认识的唐劳绮老师。
唐老师是在一次朋友的家宴上相识。第一次见唐老师,老实说,我没觉得她像位画家——太平易近人了,没有画家的那种傲娇习气,更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是晚清四川总督唐友耕的后人。她个子不高,言谈举止间,有优雅气质。那次见面,交流不算多。后来,相约在送仙桥河边的茶铺喝茶聊天,我这才知道她曾是小学高级美术教师。
每周三或周日,茶铺热闹非凡,在此处喝茶的大都是文化人、收藏者、中介等,交流这样那样的信息,不妨视之为一种雅集。唐老师有几次约在这里见,才得以一睹成都文化圈的风貌。关于唐老师的故事,则是接触多了以后我陆续了解的。比如她有一次生病,成了“渐冻人”,瘫痪三年,经过治疗,奇迹般恢复。至于她的绘画也颇有渊源,其外祖父江梵众是蜀中国画大师,与张大千交好。舅舅江苹也是著名画家,廖昌永曾拜他为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没有艺术细胞都不大可能。
尽管如此,唐老师却很低调,名利于她,似乎是身外之物。我就不止一次听她说过,年纪大了,绘画就是娱乐,至于卖多少钱,不是重要的。这并不是她的作品不够好,不上档次。她曾出过一本画册,蜀中诸多书画名家给她题词,但见那作品清雅中有高贵,犹让人喜爱的是,那些小品的细节,灵动,有一种生活姿态在——那是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热爱。难怪著名画家胡真来给她题词“唐风雅韵”。
唐老师送了我两幅小品,格外动人,蜻蜓在荷叶之上翩然而舞,又或者是雀鸟鱼虫在植物间的互动。我虽不大懂得绘画,但我觉得在审美上,文字与绘画是相通的。跟她一起喝茶聊天,受益良多,比如她说绘画需要多面才立体,而不仅仅是平面,犹如文字的锐感。不仅如此,唐老师还介绍一位老乡跟我认识,这类生活琐事,在她,都是帮忙而已,由这里我见识了成都另一个圈子。
有一回,唐老师去中药材市场,就买了些许赶黄草,分送给爱酒的朋友。我因平时爱小酒,也蒙唐老师赠一袋赶黄草,以解酒意。这真是让人感动。平时的朋友喝酒归喝酒,似乎难以做到这般细心。几年前的一天,跟几位诗人一起喝酒,一不小心醉倒,结果诗人云散,自己被丢在路边上,真是尴尬,幸好诗人龙双丰赶过来,把我带回了家,以免露宿街头的可能。这一比较,或许更能看出不同文化人的类型。
艺术就是做人。在唐老师身上,也能见到这种统一,因之,她的作品与时下的绘画有些许差异:不管是写意还是写实,她都能从中发现生活之美。
自得其乐——这才能找到生活的本真,也许这可归结为生活中的彻悟。常常我们说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如何,其实是有欲望和浮躁气在,总不能平静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我从唐劳绮老师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和谐,少了攀比,就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