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访书记
芜湖是江南名城,这里有安徽大学的遗痕——刘文典任校长以后,院校合并,学校迁址芜湖,校名亦改为安徽师范大学,尽管如此,学校在依然有着独特的地位。后来,在合肥重建的安徽大学与此则关系不大。
到安庆,没有不到芜湖的道理。桑农先生跟我这样说。早在几年前,我就跟桑先生网上相识,这就有了他的著作《开卷有缘》在台湾出版。更早一些时候,在报纸杂志上常常读到他写的现代文学的文史小品,颇有意思,却从没想到有机会认识,也没想到能有芜湖之行。何况芜湖还有一份读书刊物名为《书香》(后来我才知道安徽师范大学办了份《读书人报》,也有段历史了)。
我抵达芜湖之后,桑先生约了好几位诗人、爱书家相聚。饭后在看他的书房,闲聊,书人书事,也真有意思。聊到深夜才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他带我在镜湖公园溜达,顺便去看看一些旧书店。但去的时间还早,店家、书摊尚未有书摆上来,人文书店刚好开门了,老板说:“你来芜湖,一定要了解芜湖的历史,这本《芜湖古城》正合适。”然后签章,把书递给了我,这让人欣喜,一册书在手,大致可了解芜湖的古今历史。
按照计划,桑先生去学校上课,我则一个人在这附近溜达,看书店,闲逛。时间还早,桑先生就带我到校园里参观,安徽师范大学校址蛮好,面对镜湖,背依赭山。在校园里走一走,颇能感受大学的氛围。而后,我就跟桑先生去新校区,参观学校图书馆,在古籍资料室,看到完整的民国老杂志如《观察》、《宇宙风》、《天地》、《古今》、《万象》等等,这可真是难得的刊物。即便是坐在这书丛中,似也能感到图书所形成的氛围。如今大学图书馆常常流出不少好书,让人叹惋。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却有这些老杂志,真难得。原来是在动荡年代,这些杂志成捆堆放在仓库里,也没有人动它,倘若那时打开,怕早就消逝,或也难以流落出去了。
下午,跟桑先生逛书店,中山路上的新华书店,正在装修,走进去就可嗅到刺鼻的气息,可看的书真不多,走出来,沿路逛逛小书店,也有不少收获。随后我们逛了下万卷书屋。刚好店主宋磊也在。他的伙伴小汪是在外面收书,在孔网上,名为“书迷001”。这家书店网上知名度很高,如陈子善王稼句都来淘过书。我跟几个朋友炫耀这家书店,大家纷纷说,早就去逛过了。看来我真是有些落伍。
桑先生说:“安师大图书馆的张翔和几位书友,每天下班都要来这里逛一逛,不一定要买什么书,就是大家在这里接头,闲聊。”我能想象书友对书店的情感,超越了自家的客厅。书店昨天刚进了一批货,宋磊忙了差不多一天,尚未清理完,就跟我们聊天,说书店的经营。我选了两册书,一是《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四川版画也很有特色,只是现在提到的人少了。一是《中国戏曲史钩沉》,上下册,蒋星煜著,对戏曲文化多少有些兴趣,也买了不少川剧的资料,遇见合适的书,总不肯错过。
在镜湖公园,有藏书家阿英的藏书陈列室。应该去看看,但陈平原先生有篇《江南读书记》, 记录了他参观的经历:“到了芜湖我才知道,这段报道除了芜湖市图书馆确实地处“镜湖烟雨墩”和烟雨墩确实‘风景幽美’外,余者都必须打折扣。首先,家属捐赠的并非阿英劫后留下的全部藏书,而是部分藏书;其次,所谓‘供各界人士阅览钻研’云云,那是将来的事。”我这次去,藏书室也没对外开放,只有通过层层请示、报告才可进去观书,如此一来,原本轻松观书的事,就复杂了。我是懒得麻烦的人,遇到这等麻烦的事,不去也罢。
又,版画家倪建明也制作藏书票 ,且是“透过藏书票的框线以古老的徽刻拱花技法,使单调的线条富于变化,由此产生一种明显的浮雕似的凹凸效果” 。在万卷书房就看到了一帧,真是漂亮。在镜湖公园旁边有一间他的工作室,每天他都在工作室里忙活,也制作了不少藏书票,他所理想的书票艺术境界是“凝聚着一种东方人的人格魅力、审美精神和伦理观念”。听桑先生介绍倪老师的藏书票故事,也很有趣。
访书、淘书、藏书票、民国杂志,如此聚集在一起,更让人羡慕芜湖的人文氛围了,倘若能悠游其间,那也就更得书香的神韵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