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成都读书

(2014-07-12 07:21:28)
标签:

成都

读书会

阅读史

在读

好玩有趣

分类: 书式生活

在成都读书

 

如果选择一个城市生活,在我可能更在意的是有一群好玩有趣的朋友更为要紧。即使有,还能经常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就是锦上添花了。前几天,我去芜湖,逛书店,见书友,朋友桑农说,书友爱在书店里聚会,下班了,在那里歇一歇,看看书,或聊聊天,都好。其实,爱书人也喜欢群聚在一起——在今天,说起读书人更像是少数族群。

在成都,这样的聚会不少,因为阅读,相聚在不同的场所,分享阅读的经验,交流彼此对书的理解,这种看似散漫的方式,倒像苏格拉底式的问对式课堂,因为漫谈的开放、无边界,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大多的读书会,都具有这样一种气场。

前几年,我曾感慨成都没有读书月这样的活动,可就民间阅读而言,却是各有风姿,且大都以传播知识、增广见闻为主,可要说做的出色,又有规模,似乎也难。这跟成都人的性格相关。

成都的民间读书会有多少种?就我所见,大都是松散的组织形式,来来往往,大可根据个人的旨趣可加入或退出,这也符合阅读的精神。但像3+2读书荟这样的组织还是太少太少。说少,是说能长期坚持下来,并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在减少。像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公益阅读组织那样,不断推出新的活动,似乎就更少了一些。

这可能是跟成都人读书习性有关——又或许因读书是私人的事,兴趣、爱好、口味,都有差异,因之,喜欢与不喜欢都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也正因如此,成都的读书氛围蛮好,倘若把一个人参加各种读书会的记录整理出来,也许就是一部民间阅读史。

可这对成都阅读说得上有多大贡献,却未必有。可我隐隐觉得,正是每个人的不同阅读史,构成了成都的文化氛围。从这个意义上看,3+2读书荟既倡导阅读的广泛性,又在探索阅读的私密性方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今,又将这种公益阅读扩散到农村当中去,这种尝试是把阅读的触觉深入到生活当中——不仅在乡镇,也在乡村里。

当我们行走在台湾,或许会感慨那里的乡村书店、图书馆、咖啡馆,但感慨归感慨,却很难想到回归,在物质主义流行的今天,这也促使我们反思,阅读是在读什么,从阅读中我们该获取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在面临阅读的终极问题。

可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想,有时功利性一点也无不可,但仅仅是这样,可能就违背了阅读的初衷。在阅读的路上,不忘初心,也许能让我们收获的更多。

在成都读书,我们其实不只是在读有形的图书,也是在读无形的世界。可不管最终会怎样,从阅读中寻见美好,那才是幸福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