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的情人們
(2014-06-03 08:08:42)
标签:
段子娛樂成就男人里都 |
分类: 文化创意专栏 |
廣場2014年06月03日
朱曉劍
著名作家蕭紅這几年很忙,也很熱鬧,不管是整理全集還是推出電影版,又或是電視劇版,都引起不少的爭議,這真如同她的命運一樣,一波三折。湊巧的是,最近看到一冊《蕭紅的情人們》(金城出版社),名字真吸引人。
作者周彥敏說,從異鄉奔向異鄉,從一個男人到另一個男人,蕭紅輾轉的腳步几乎沒有停歇過,人們感慨於她的漂泊和坎坷情路,卻不知每一個腳窩里都注滿憂傷。是她遇人不淑,屢屢被男人傷害,還是她缺乏識人的智慧,更或者,還源於愛的附加太多,本不純粹?當初愛上蕭軍,繼而轉投端木,最終示好駱賓基,蕭紅在屢敗屢戰、鍥而不舍地追逐“溫暖”和“愛”的夢想時,總有一種現實的考量彌漫其中,若隱若現。
蕭紅的生活因時局動蕩,加之遇人不淑,所以才有那么多的緋聞傳出來,如魯迅,“那個孺慕的人啊”,如胡風,“如果這也算朋友”……這些個故事的背後,看似八卦,實則有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
有位作家朋友說蕭紅的情感是支離破碎的,她對“愛”或安全感的過度渴望,猶如一個夢想,這讓她失去了些許理智和判斷,以至於才有了那些錯亂的故事與傳聞發生。但不管怎樣,在林林總總的民國才女中,她不是張愛玲,也不是林徽因,但這無妨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假若不是離世的太早,也許她的故事會更為丰富。
情感糾葛常常是困擾著女性的一生。而至於藝朮追求、事業上進都只是一種旁註,蕭紅的當下書寫也僅僅是一個個案吧。倘若演化成她與她的情人們,這事看上去很有亂七八糟的味道了。但仔細想象,這或許是她(女性)的一種宿命,所以才有傳說。
當去除了真相的外衣,只留下几許八卦掌故,這種娛樂化傾向似乎也在向其他文化領域蔓延,比如電影、藝朮等等,但當我們剝除這一層娛樂,還能留下什么呢?
這誠然是一個以娛樂消解文化的時代,以至於我們會輕松看待這類故事時,看過之後,一笑置之,好像是隨手撿起的段子,再丟棄,卻不再去做一些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