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两年前,上海新闻报道说,金山书友会于2002年6月在金山区图书馆成立,次月创办《书友》读书交流季刊,至今十年间编印《书友》45期,约120万字。书友会活动已成为金山读书人思想交流的平台,十年来,金山区图书馆通过书友会活动与《书友》读书交流季刊,在读书交流。这可是近些年少见的读书刊物。读书刊物在今天要做出特色才好。140411
142 读《人物百一录》,胡文辉的几种书都买了,爱读。有时,对一个作者的喜爱,才可能穷尽阅读的可能,而穷尽也难。读书考据,通俗一点,既见性情,又有味道,难得。书话虽然现在常常被提到,亦有人声称要打破陈规,不管如何,倘若书话没有己见,那就丧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吧。读书随笔也要有精髓,有情趣,有故事,而不是简单的介绍。140412
143 书虫行旅,与一般的旅行似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更应强调差异化。亦不妨将其称之为深度行旅。既要有文化味,又要对某些事件有所考证,仅仅记录行旅的过程也还不够,应该是有所思考(寻求某种相关或无关)。在今天,这样的旅行适宜于漫游或居游,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打望 。访书求学是一途,更重要的是有所得。140412
144 2014北京共同阅读促进大会暨第1届民间读书会发展交流大会”4月12日举行。本次大会旨在增进民间读书会之间的交流,引起社会对民间阅读的关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动民间阅读的发展,从而通过阅读改变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塑造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精神。从参会的名单看,有一二十家民间读书会参与。活动现场分别通过优秀民间读书会展示、“共同阅读、改变生活”学者深度对话、小组探讨等形式,呈现了一场丰富、生动的深度交流热烈氛围,并借此发布《2014北京共同阅读倡议书》。140412
145 天津罗文华撰文指出,民间读书呈蓬勃发展之势。其一阿滢主编《中国旧书店》的出版,其二是夏春锦主编的《桐溪书声》出版,其三是王成玉撰写《书话点将录》。他说,整合全国读书写作资源,融会读书文化与乡邦文化,发掘书话的“真精神”,由此推出好文好书,这是民间读书人为推动全民阅读所做最实际的工作,也是中国民间读书界献给“世界图书日”的最好礼物。 140413
146 方韶毅兄的《猎书账》,每个月公布一次,连续看,大有味道,文字长短且不说,深得阅读之味,寥寥几字,已见风景。查下记录,每月在三四千字左右,若累积起来,也是有意思的一本书吧。常见的读书日记,拖沓少情味,仅当记录看耳。阅读,多一些识见才好。如何做到精彩,大有学问,只是许多人固知道其中的道理,执行困难的缘故吧。 140413
147 南京的薛冰先生著有书话著作多种,近期写出一九四九年后的三十年书话文章,取名为《风吹草动》。已在多家出版社流转,却不大易出版。想来是这一时期的书可取的少,宣传味道浓厚,自然谈起来容易犯忌。说到底,是当前的出版环境多有限制,对一些问题无法更深入的探讨所致。不过,有一些历史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公开,这似乎是一种无奈了。140413
148 书虫行旅,是一种纸上旅行。曾想做一件事,为自己心目中的旅行目的地写点什么,未曾亲临,却又有现场感。这其中依赖的是想象或实景图,亦如看不见的城市那般,要好玩才成。常常,我们实际踏足一个地方去会有所失望,而在纸上,可减少许多遗憾。时下的所谓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灵魂在路上,实则是只看到一面,那应该是与自己的对话吧。140413
149 《难忘的书和人》,汪家明著。此前看过他的书一种,也从朋友关注他的行踪。很佩服他的执著,他的文化理想在今天是异数。成为出版家的可能性少了,出版人如何才能自适,并取得影响力,也还是有意思的话题。市场与理想如何才能平衡,不同的人所采取的路径有差异。旁观者似乎能看出内中因由,当局者迷乎。或者是环境使然,有许多不得已吧。140414
150 《书香成都》停办。两年前,《书香成都》作由成都晚报与成都市广新局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织办刊,附在《成都晚报》发行,周三出版,每期四版,四个版面主题分别为“天天读书”“书香溢城”“书海拾贝”“阅读风景”,下设“读家新闻”“读后感”“好书推荐”“微博书话”“视野”“书市畅销榜”等子栏目。全面展示成都全民阅读活动成果,打造成都文化品牌。偏向于官方文化推广,每期印少量报纸,送一些部门机构,大多是网络版。四月初终刊。1404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