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录片的文化走向

(2014-04-24 07:59:47)
标签:

所在

记忆

吐槽

亲切感

情怀

分类: 文化创意专栏

  《舌尖上的中国2》在上周五终于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有意思的是,风格延续第一季,不变的配乐,不变的解说者,满满的亲切感扑面而来。相比第一季,更着力在人物的情感酝酿和编织上,美食部分反倒被压缩了许多。

  尽管网络上对此“吐槽”不少,但从其风格看,美食更像是纪录片的由头,而其挖掘的是人物与食物的美好关系。这是对美食的认知变化。由此催生了美食的相关纪录片的大量产生。

  在当下,纪录片所传承的是文化意义与时代情怀相关。这几年,各地均涌现了大量纪录片,如《淮河六章》,如《蒜收季节》等等,都以不同的手法纪录日常生活。与以往的仅仅反映和描述英雄或焦点人物为主,转向对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关注,这种转变既有人文情怀的一面,也有着对社会转型时期,生活中传统丧失的记录。

  纪录片的意义,从某一方面来说,正是记录业已消失或正消失的文化传统,才能够凸显出它的价值。它与电影相区别一点,即去除了娱乐性,而是文艺地再现过去。《舌尖2》所勾起的回忆,以及对美食的推动效应恰恰也说明了纪录片需要的是对生活的多样性记录。

  不过,纪录片所承载的文化含义常常被误读,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这几年在北京、成都等地所举行的纪录片影展也给了大众以普及纪录片的可能。在讲究题材的丰富性时,纪录片所提供给我们的依然是人文思考。

  纪录片导演的视角在这几年由于走出国外,将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借鉴过来,由此再拍摄纪录片,就多了一重视野。如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系列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天下妈祖》,同样是传统文化题材,却拍出了新意。这也说明,纪录片在今天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记录过去,其更强调的是现在或未来。

  常常,在纪录片中,我们所强调的弘扬或传承文化,在今天的纪录片中可能被弱化,但这无损它的价值。对文化而言,其需要的是更新人文观察,不管是哪一种文化样本,都需要活在当下,从这个角度看纪录片的转型,或许才能读懂文化对当下的含义。

  话说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舌尖2》所引起的风潮,其实不只是在探讨吃货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似乎每个人从这里都能找到某种认同。或许,我们可以预测,记忆与(价值)认同或许是未来纪录片受欢迎的原因所在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微阅读10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