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 今年做的书争取再有一些突破,有一些局限是因为思路没完全打开。手头要做的事也需要扎实进行。有时是自己太懒散了些,以至于一些事的进度被拖了下来。倘若在未来多运营一些好的项目的话,或许成就会更大一些。而在阅读的路上,也需要有进一步的拓展。140117
082 《南方人物周刊》一月二十日刊封面主题是抢救故乡。故乡这个词语在当下别有涵义,对故乡而言,像远离故乡的人好像是背叛者,岂知故乡对人生的痛与爱。但不管怎样,似乎从这当中可看到些许光明。140118
083 朋友聚会,基本上聊天,跟书有关。微博上关于行动书店的是是非非,这几天讨论多,多少知道一点儿真相。做实事和说空话之间就在于行动力,倘若仅仅是描述美好的未来,没进一步的行动,则会让人疑心。曾说书店的股东、办杂志、成立书评人协会,好像都没有落到实处。幸好自己不是很有钱,否则也许会陷入其中了。140118
084 收到《问津》四期,说起地方文献与史料,或许总觉得不尽人意的多。这跟我们常常流于说相关。倘若一点一滴地做下来,假以时日也成规模。只需有心人仔细挖掘才是。一个地方文化,多了这种记录、整理,历史才不会那么快被遗落。王振良兄对天津文史、掌故的整理,让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天津,这真是文化的幸运。 140119
085 《东方早报》今天说,经济学家梁小民在去年读了两百多册书,自己没有这样大的阅读量。真是汗颜,这个月读完的书也只有三五种吧。有时,阅读的速度会快一点,但更多的是慢阅读。 没有对时下的所谓书评人做过统计,每年能够读多少。相信很多也是翻书达人,从时间看,阅读所占的比例就可知道阅读的如何了,至于效果,也是各有差异了。140119
086 将崔文川大师设计的藏书票发在网上,顺便做一些文字介绍。看下不同的人群反响如何。这也是测试民意的一种方式吧。做出版就是要听取不同读者的意见,权衡各种利益关系。说白了,成为读者的心头好,是大不容易的事。有时说爱书,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并未必会成为生活方式之一。这一种喜爱亦不妨称之为作秀。140119
087 火车上带三种书阅读:《物语三千》《山志》《老学庵笔记》。以前少看这样那样的笔记,总觉得营养太少,这实在是一种偏见。140120
088 《乐读》1302期,陆阳主编。这一期是作家周国忠的《弟弟最后的日子》专号,分书影、作者介绍、作品目录、序言、作品研讨会纪要和书评选登等,卷首语里评价说,这本书是震撼人心的生命大书。140130
089 《乐读》1303期,陆阳主编。这一期内容颇为丰富,既有书友回音,又有书人素描,也有书评书话。陆先生独力创办一本读书民刊,这精神是让人敬佩的。须知,在当下的读书环境里,众说纷纭,需要的是实干精神。至于内容如何,也当见仁见智。在阅读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 140130
090 《包商书声》2013年12月号,刊发的作品有:潘小娴的《平民视野与时代表情》、董国和的《<十月>收藏记》、张期鹏的《鲁迅与“灶王爷”》和我的《出版人眼里的好书》。另外,包商文苑里刊发的作品有文洁若的《四姐檀新》、傅国涌的《孙立人毕业纪念册上的评语》、李松和的《清华、越境与教书》和长岐的《非常日记》(续六)。14020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