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书日记》小记

标签:
信史情怀大学者饭局先生 |
分类: 书式生活 |

《运书日记》小记
这大半年很少去逛书店,淘书了。那天下午,几个朋友约着吃饭,提前去了,顺便先逛了下西南书城,在里面兜兜转转,形形色色的书,没有兴趣。说实在的,逛书城,遇见好书的几率很少,看着一架一架的书,总不知道如何选,何况遇见几本坏书,连挑书的心情都没了,只好早早地离开。
虽然很少逛书店,但既然来了,就不大可能空手而归。于是,就在一楼选了册《运书日记》,作者陈训慈在1932到1941年间任浙江图书馆馆长。这本日记为陈训慈在抗战时期将文澜阁四库全书搬运至内地间的日记,其中不但叙述了运书过程的种种艰辛困难,描述了不同人物对搬迁图书的态度看法,还展示了抗战初浙江省府及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甚至还描述了浙东山区的风俗面貌,真正是难得的现代史料。
再翻翻版权页,编辑是余佐赞兄。真是巧合,记得在2010年去上海时,我见到他,是在东方出版中心,当时他送了我一册朱正的《鲁迅的人脉》。不想,几年未通音讯,他也换了单位,现在荣升中华书局上海公司的总经理,对书更是喜爱有加。
在饭局上,几个人传看这册《运书日记》,都赞有意思。
过了一个月,我去上海参加巴金故居举办的读书民刊年会,也意外地遇到了余兄,会议间隙,聊聊书的故事,收获也真不少。等会议结束,藏书票设计大师崔文川带着我去中华书局上海公司,参观办公室,我说起《运书日记》,说起中华书局的书,那可真是有不少小故事可以说,比如著名新文学版本学家龚明德的《旧日笺》,都是耐人寻味的书。
再后来,我给报纸做个年度出版人眼里的好书,邀余兄推荐好书。余兄推荐的还是《运书日记》。他在推荐语里说:
一本私人民国期间浙江图书馆馆长的日记,为什么让出版者如此感兴趣,让大学者如此重视呢?中华书局的在书中的“出版者说”中说,这本一本具有家国情怀的私人日记,虽然是陈训慈的私人日记,记录的是他运书过程中的日常点滴,但整本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对国家对民族前景的忧患之情,是以个人小生活投射出历史大背景的一本不寻常的日记。本书的整理者是复旦大学著名教授周振鹤先生,周先生意外地购得具有文物价值的陈训慈日记手抄本后,经标点和整理后交出版社出版,不仅让这本手抄的日记得以传世,而且还为学界研究民国期间的历史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弥足珍贵。
《运书日记》只是薄薄的一册,倘若放在大文化的视野里,也许只是沧海一粒而已,但经过打捞、挖掘,再现了一段运书的历史,这也是最值得珍贵的信史了。
201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