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21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主没有奇迹

(2013-10-01 09:09:42)
标签:

体制

杰作

视觉

第一部

作者

分类: 书式生活

    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时常以传奇的眼光打量,可能就会觉得历史的传奇之处。但从另一方面看,所谓传奇,不过是因时间的巧合,地点的适宜,发生了令人称奇的事。在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天》,当我读到那一场民主实验时,多少还有些感慨,原来短短的一百多天,就确定了历史的走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的实验。

    1787年夏,美国费城。一场原本只为修补旧条例而召开的联邦大会,结果演变成要制定一部闻所未闻的宪法。五十五位代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三岁,来自十二个立 场各异的州,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激辩四个多月,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主席华盛顿都写道:“我真懊悔跟这档子事沾上关系。” 而正是在几近绝望的气氛里,会议缔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宪法。这部宪法,孕育了当今世上最富强的国家。

这奇迹如何诞生?这要归功于大多数的代表对法治的坚持,对社会现状的忧思,尽管美国独立战争已经结束了几年,十三个州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看上去还不错,这虽只是联邦,却因为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运行发展,在外交、内部管理上就显得有些凌乱。因此,有必要市十三个州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新的宪法,确定国家的未来。可就现实而言,这有可能剥夺了每个州的相对独立的权限。注定这场会议不会轻松地进行下去。再者,不同的代表参会,也还有自己的事要做,即便是这样,会议照常进行下去,就宪法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这才是奇迹的本质所在。

联邦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唇枪舌剑的激斗,但他们从自己所代表的州立场出发,以鲜明的姿态表达,就大家集中关注的问题探讨,因为此时“合众国立须挽回,而救亡图存的工作不可再有延误”。问题的关键在于,十三个州都有各自的立场和利益,如何平衡这其中的关系,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但民主的原则是互相妥协,尽最大的可能达成共识。

回顾这段历史,说奇迹是因为宪法制定虽艰难,可还是终究是完成了,其成功要件,是规则、隐忍和妥协。这其中的风风雨雨,却也还是一场实验,其中的利益博弈,故事精彩,却也充满了人情味:当众人起立发言之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与彼此出身、地域观念、所属州立场所带来的种种偏见争斗——南对北,东对西,商对农。不管是求同存异,还是谋求社会公正,这一部宪法都当之无愧是一部杰作。

无疑,今天再回顾制宪会议时,可能会因其成功,会认为那是一场美好的实验。但对身处其中的代表而言,却并非如此。毕竟新生的国家虽名义上是一个美国,可在实际运行中,每个州又都有自己的权益,这也就注定了制宪会议之后,这宪法得十三个州进行批准。这一历程也恰恰说明了这民主的由来不易。对此,华盛顿曾说:“尽管来自这么多不同的州,作风迥异境况各别,偏见不一,众代表却能摒除各有理据的歧见。联合建立此一国家级政府的体制,此事对我来说,不啻奇迹。”

即便是这样,但就民主而言,是没有奇迹的,唯有代表们的共同努力、折衷妥协,从而酝酿了宪法了诞生。这一个历程与其说是代表们对会议有期待,不妨说是他们更愿意看到一个更优秀于其他国家的体制。再重新走进历史的现场时,看看代表们的付出,或许我们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譬如对社会观察、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可能性给以洞察,以更高的视觉看待社会以及当下,也许会发现奇迹并非是传奇,只是不同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创造出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应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都会发生的。

 

民主的奇迹美国宪法制定的127

作者凯瑟琳·德林克·鲍恩 郑明萱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37

定价37.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沙县小吃
后一篇:假期第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