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行为艺术
(2013-08-01 10:59:13)
标签:
现实荣耀当我材料另类 |
分类: 书式生活 |
走读行为艺术
无疑,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她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她的根永远都是欧洲那久经战乱的一隅——前南斯拉夫;她的童年笼罩在军事化管理的阴影中;她经历旷世传奇的爱情;她挑战身体和精神的极限;她的作品癫狂、痛苦、奇幻、令人毛骨悚然又过目难忘;她和骷髅睡在一起;她将待发的毒箭指向自己的心脏;她坐在鲜血淋漓的兽骨堆上低吟悲伤的儿歌;她创造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最为轰动的艺术盛事;她将自己与艺术融为一体,她是孤独、痛苦、自由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第一人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行为艺术实践,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令人难忘的和超验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长期以来视觉艺术的边界。她的行为艺术已经称为一个传奇。
这本传记分成三个部分以丰富而有详实的细节全面展现其艺术生活经历:阿布拉莫维奇在出身地南斯拉夫的生活经历,与同样是艺术家的恋人乌雷13年的合作历程,以及分手之后一个人的舞台。在行为艺术的世界里,阿布拉莫维奇的创举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行为艺术的概念,它不再是另类的象征,而是传达出更多的人文关怀,比如在她的《节奏》系列作品,《休止的能量》和《空间的关系》,均有所创新,给人以现场感,促使我们去反思彼此的关系,她跟乌雷的合作,创造了神话,同样,在分手之后,在行为艺术的路上,阿布拉莫维奇继续前行,将自己与艺术融为一体。
对阿布拉莫维奇来说,行为艺术是解放人类思想的可能。在中国所进行的《情人·长城》,其所揭示的“我正在行走的土地和我的思想有着不同的关系”,这被称为“试图以新的方式让我们理解我们与星球的关系”。但很显然,阿布拉莫维奇把行为艺术根植于生活中的概念,无不在谋求关系当中的互补性,即通过人与物,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探求和谐,如《进入另一边》、《海景房》,基于通过平静、集中、空灵和持久在物理空间创造出的移情作用。
“在21世界,将会每天雕塑、绘画、装置。只消艺术家站在公众面前,就已经足够接收信息和能量了。”她这样预言。但在现实当中,行为艺术并没有走的那样远。身体艺术在1970年之后就淡出艺术圈。即便如此,阿布拉莫维奇依然坚信,艰涩的“延续性”没有成为当代艺术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在行为艺术上给以注脚。但阿布拉莫维奇的尝试却没有停止,在行为艺术的后期,阿布拉莫维奇以“日常生活”(垃圾电影、食物和时装)来为自己的行为艺术的窘境解困。如果说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逾越,倒不如说是阿布拉莫维奇在这一领域所进行的深思驱动了行为艺术的拓展。当我们在讨论行为艺术是伪艺术时,她已经走得很遥远。在这部传记中,阿布拉莫维奇所传达的是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
当艺术成为时尚,阿布拉莫维奇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则新奇,多样。在回望她的艺术生涯中,也许这只是一瞥,但却能够让我们看到她的解脱:对艺术的渴求,对生活节奏,以及工业文明之后的影像。在这一点上,她将自己放置在艺术的世界里,并享受它带给自己的荣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