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科学黑洞
(2013-07-08 07:02:02)
标签:
新发现余力序言真相黑洞 |
分类: 书式生活 |
作为物理学家的李淼,专业是研究宇宙学和暗能量,在研究之余,还经常码字,不遗余力地科普,在科学家里,像他这样“不务正业”的越来越少了。也许是课题的重要性盖过一篇小文章,自然不乐意动手。但李淼写文章靠的是科学精神和专业性,所以,粉丝不见少。以前看《新发现》,我就成了粉丝。最近终于看到《越弱越暗越美丽》出来了,真好。读完全书,还是忍不住感叹,科学家们真该像李淼这样,多一些科普才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少闹一些笑话。
虽然说,人生就是一场冷笑话。但在李淼看来科学里的有和无,也是有着许多道理可言,绝非是简单的加减乘除那般的计算。在书里,他从生活的最细微处开始着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物质世界中那些简洁又美丽的法则。从宇宙到人心,从牛顿到王朔,从热巧克力到命运,涉及的知识领域广阔得惊人,用科学来解释生活的可能性和多元化,既严谨又八卦,带你发现科技人文交融之美,探索精神生活的多维空间。
科学的好玩之处是通过实验,发现常识中的差异,以及个性的展现。在这一点上,科学所寻求的依然是在寻他千百度的过程,倘若没有认真精神,科学也就不会日趋完美。李淼认为,宇宙学的“终极问题”之外,也要研究小问题,更实际的问题。所以他谈论的诸如婚姻原来是四年之痒,宇宙的秘密都在气泡巧克力里,暗宇宙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研究,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凡此等等,都让人着迷。
对一个文科生来,科学并非是枯燥的数学计算,而是那一个个关于空间的模型和设想是符合生活美学的,是能够让人从那里寻求到更多的灵感。虽然读完《越弱越暗越美丽》,却未必对那些科学术语也都了然于胸,却足够让我们在科学面前有些谦卑,“我以为”的常识被颠覆,这或许更能给人以想象空间。
试想,在宇宙学里,宗教和艺术的艺术是否就是矛盾的,而处在日常生活当中,为什么我们看见的跟科学又有了差异。说白了,一些所谓的识见是需要通过科学才能确立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这交给习惯。但李淼的科学观或许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比如他说“弱”其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暗”其实是一股巨大的存在,而“美丽”其实是科学照进现实后爆发的诗意。这就不难理解我们的生活真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既然科学的丰富是宽阔的,那么,我们游离于的世界不过是某个类似的虚拟空间罢。
李淼是科学家,但他更像个诗人,游走在《荒原》与孤独当中,观察世情,洞察世事,再用自己专业的科学精神加以阐释,从而构造出一个新世界。柏拉图曾说:“不参与永恒理念世界的本质,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存在。”今天的科技发展已超越了柏拉图时代,但我们对世界的洞察,却很少超越,做科学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
诗人蓝蓝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一本《越弱越暗越美丽》在手中,仿佛矗立在我面前一座巨大的秘密之山,我对其中无数我所不了解的诸如‘额外维’‘宇宙撕裂’‘暗物质’‘模拟黑洞’等稀奇古怪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充满好奇,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本充满魅力的书,它也像黑洞一样吸引着我进入其中一探究竟。”而这,正是科学的好玩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