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命之旅
(2013-06-09 07:59:08)
标签:
记忆智慧幸福感奶奶主题曲 |
分类: 书式生活 |
小说所讲述的是,骨髓移植手术失败后,小男孩奥斯卡的生命进入了残酷的倒计时。身边所有人都试着回避“死”这个字眼。无人倾诉的奥斯卡郁郁寡欢,直到遇到了古怪的玫瑰奶奶。从玫瑰奶奶的口中,奥斯卡得知了“神奇十二天”的传说。于是,小奥斯卡开始仔细观察每一天,并把这一天当成是自己人生中的十年。他每天给上帝写一封信,每天对上帝许一个愿望。在这短短十二天里,小男孩重新体验了生命这份特殊的礼物。
在生命教育里,什么才是重要的?狭义的生命教育即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但施密特显然并不在于回答什么才是重要的,当生命只剩下最后屈指可数的时间时,我们该做的什么?在施密特看来,更重要的是做适宜的事。而对小奥斯卡来说,可就艰难得多了。也正因这样,施密特将这十二天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给上帝写信,通过倾诉是否能使内心更平静一些。这事关最后的人生态度,不过,小说的主旨在于让我们明白:小奥斯卡并没有回顾过去的生活,而是在展望未来,这是乐观的态度,也是在消极等待(死亡)中寻找更多的生活乐趣。其所涉及到的友谊、爱情、生活,无不显示了他对世界的意见,比如“肉体上的痛苦,我们被迫承受。精神上的痛苦,我们可以选择避免”,但不管是怎样,从精神中获取更多的能量,或许能让死亡变得好受一些。
在平日里我们所习见的生活里,《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所呈现出来的姿态则昭示着,倘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多一些爱,或许就能发现它的不同。于教育而言,这生命旅程更像是在前行之路上的曲折,其有崎岖、坎坷,这正是登山望顶的历程——施密特正是将生命带到更高的高度,让生活变得高贵起来。
诚然,故事看上去有些老套,这于其魅力却是毫无损减的。这跟故事的内核有关,也跟法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亦有很大的关联,正如同我们读日本小说中有一种忧愁的情绪,法国小说在处理这个时亦在现实中见人生的主题曲,施密特所处理的方式即通过给上帝写信的方式来获得救赎。
每天用第一次看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小奥斯卡在信中说:“第一次,我开始凝视光线、颜色、树木、小鸟、动物。我感觉到新鲜的空气扑鼻。我听到走廊传来的声音,就像是来自教堂的穹顶之声。我感到自己活着,为这纯粹的喜悦而颤抖。存在的幸福感是如此的神奇。”而这正是施密特所揭示的生命奥秘。
生命于人类而言,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因此,年纪越大,越懂得要享受生命。我们要过得精致,富有艺术情调。不过,“不管哪个笨蛋,在十岁或者二十岁的时候都会享受生命,但到了一百岁,当你不能动弹时,就要靠智慧来享用生命了。”无疑,施密特将这种对待生命的方式,放置到生死之间,并不是因它们有着许多的相似,而是由于生命本身对每个人来说,都该是享受的过程。这样生命之旅才会绚烂,才会留下更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