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以消费的电影

(2013-06-05 08:33:15)
标签:

才是

之路

观众

回事

商业

分类: 深圳商报

好莱坞电影界最近由于中国电影市场,频频作出“让步”,亦有评论说这是“艺术投降”,甚至是取悦中国。但不管是怎么回事,这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在好莱坞的眼里是越来越重要了。不过,有论者就指出,让好莱坞对中国实行特殊政策的原因并不是什么秘密。中国电影票房目前已经位居全球第二,最迟到2020年就会超过北美市场。在传统的电影资金来源渐渐枯竭的情况下,好莱坞的制片公司越来越将中国视为筹资来源。但这也许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罢了。

近期的几部大片如《钢铁侠3》、《被解救的姜戈》以及其他尚未上映的《变形金刚4》和布拉德·皮特的《僵尸世界大战》等影片,都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做了修改。这种现象是对电影的尊重,还是“艺术投降”,真不是就可以简单的拿非此即彼的观点来做评判。需知,电影的艺术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是可能达成和谐,从而既赢得了市场,又不伤害电影艺术本身,何乐而不为?比如我们所看到的欧美电影在选择演员、角色设定时,会根据电影发行的区域有所调整,这也是不违反电影规则的。

日本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也说:“我认为电影没有文法,没有‘非此不可’的类型。只要拍出优秀的电影,就是创作出独特的文法,因此,拍电影看起来像是随心所欲。”所谓文法,不过是电影技术罢了。拿这个来看好莱坞电影,根据市场做不同的角色调换,甚至修改,也不过是好莱坞在电影发行当中的策略而已。更何况这对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在市场经济学里,也是无可厚非的举动,只是一旦把这上升为看中国“脸色”行事,恰恰说明了对好莱坞电影的生存和应变能力的低估。

好莱坞电影的局部修改,在某种程度上对电影剧情的发展并无影响,也没有构成对电影本身的伤害,所谓“投降”不过是夸张的说法。但由此让我想到,在电影制作上也好,追求艺术价值也罢,好莱坞电影自有其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会因市场的变化而对剧本做根本的改变。比如好莱坞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考虑在《阿凡达》的续集中加入中国元素:潘多拉星球上有中国人是“合理的”。《变形金刚4》将通过电视比赛招募中国演员,而《侏罗纪公园4》中会出现中国恐龙。如果把这都理解为向中国观众示好,还真不如说,中国元素恰恰能借助好莱坞电影走向全球,是一条中国元素的营销之路。

你看,这就是好莱坞电影跟中国市场之间的巧妙关系。至于好莱坞电影中国化是不是一个趋势,还真不好下结论。我以为,将好莱坞电影跟中国市场的关系放置于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对话、交流上,或许更为恰当一些。好莱坞在做适度的修改之后,赢得了市场,而中国观众通过电影也接触了欧美电影文化。这一对话方式是对电影艺术的探讨,当不是以优劣来进行讨论,而是在误解和理解中共同探讨出一种更符合商业规则的电影文化。

在这个商业已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是可以拿来消费的,而作为电影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但我们对此的认知却显得有些落伍,过程也很漫长。而欧美电影走进中国市场也是有着复杂的过程。在更早的年代里,曾流行着欧美电影对东方的“文化侵略”。今天的文化多元,正是依赖不同的文化形态存在。从这个意义上看,好莱坞电影只是在做更多的沟通和努力,消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