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的成都,日常的成都

(2013-06-03 07:52:01)
标签:

真好

腾腾

芬芳

高贵

出版社

分类: 相关评论

 

 感谢林伟光兄百忙之中赐评。原文刊发在6月2日的《羊城晚报》。

汪曾祺先生说过,成都人的举止言谈都透着悠闲。成都是一座悠闲的城市,成都人好安逸呵。

一杯茶,一册书,一个下午的时光。这是一种幸福的生活,但在大多数成都人,这却是日常的生活。相对于步履匆匆的我们,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幸福时光。

我向往成都,虽然仍没能去过,但去过又怎么?过客是一回事,住家又是一回事,我把它当心灵的一处诗意的栖居。没有去过,幸喜有这本《闲言碎语》(金城出版社),这正是住家成都的朱晓剑兄对成都的体验,日常生活里的亲切,流水岁月的活色生香,那些荡漾在文字里的苍郁的诗意,如此醉人郁郁地牵动我们的心旌。或者呢,不少东西已渐渐远去,这是无可奈何的怅惘,晓剑说他“坐在时光里苍老”,谁又不是如此?能够“坐在时光里苍老”,不亦是一种幸福与诗意的人生?这是日常即常态的时光,是快乐的体验,却也把日常过得诗意盎然。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面貌,可是当下我们的城市,却日益地往同一的平庸靠拢,多么令人沮丧。无疑地,成都却张扬了它独具的个性,但这也只是浮皮潦草的印象,属于匆匆游客眼中的风景;只有另类的味道,才最深入人心,也能够成为难以忘怀的一份眷念和记忆。这当然往往只有住家于这城市里的人们,他们才最有发言的权利。而这也是我更乐意阅读他们所写的作品的缘由。

《闲言碎语》的所谓“闲言”,所谓“碎语”,当然最是朱晓剑的,是他个人的感受,个人所窥见的风景,狭小和不完全自是必然的,却又何尝要紧呢?我们所需要的,或许乃正在此处,生动而亲切,有勃勃的生气,而非例行公事的介绍,抵拒了冷冰冰,我们捕捉到了成都的雨丝风片,这是千姿百态的具象的琐屑,小巷里的邂逅,生动的细节不经意间就勾动我们的情趣。于是,在东张西望时,我们目不暇接。这是家常服而不是盛装下的成都,音容笑貌,自然随意,率真诚挚,或许这才是真实的成都。但我们显然更喜欢,更乐意去亲近。当我们在一间有年月的小吃店经过时,于热气腾腾的气氛中,忽然抬头,一眼就瞥见了沉色的紫檀木板上那“宽度”的两个字,心里该是如何的起着一种悠远的情思呢?

我们总幻想着诗情画意,但诗情画意是什么呢?耽于梦境其实是最大的错误,这里则提供了一个样板,即“所谓诗,也许就是从某个角度给一帘景色注入灵魂罢了”,说得太好了,这才真的是贴实的令人感动。在朱晓剑的文字里,处处饶然的生动,温暖的感动。那喧腾的闹市,麻辣的香味,宽窄巷的时尚和传统,摇曳的红灯笼,还有似真似幻的纸影戏,无不构成了杂色斑斓的人生。不经意时,回眸之际,朱晓剑文人的情怀,就这么浓郁地表现。在这样的一个更适宜于怀旧的城市,他总是每每要去缅怀的,这却也是如诗如画的一份生动。

而光怪陆离却也无不折射着当下的尴尬,现代的怪象,张扬的单调混搭着传统生活的古意,沉着和浮躁,令人奇怪地同时存在,于是,怅然的失意和淡致的从容,寂寞和热闹,使我们真切地瞥见了一个城市的姿态,不再单一的,而是浮现出了五光十色的丰富。

我喜欢成都,但其实又何尝是那座我至今从未去过的成都?我是受了朱晓剑的魅惑,所更为耽恋的也正是他《闲言碎语》里的这个成都。我并不管它跟事实的那个成都距离究竟有多大。没有关系的。我心里倒是十分认可了这文字里的成都。我喜欢它的杂色、新鲜,也喜欢它的日常、诗意,它的安闲的从容,以及不是驱赶的匆匆的节奏,而是流连光景的慢腾腾的生活。

诗意的成都,当然不能没有文人也不能没有诗歌,已故的艾芜、沙汀,现在这里还有不少作家和诗人,老的如流沙河,年轻的如翟永明、柏桦......他们都是很诗意的人物,而诗意散入空气,在成都的寻常巷陌芬芳。朱晓剑说,只要你写诗,就是一位大师——朋友这么说。这是有道理的,毕竟在成都,诗人是高贵的。生活在成都,做个诗人和文人可真好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读孙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