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清玩
(2013-05-29 07:40:55)
标签:
是一种走了意思更多情调 |
分类: 书式生活 |
木瓜清玩
车前子是诗人,所以写出的文章长长短短,甚有性情,那一种率性就好像文字是随意流淌出来的,无需雕饰或经营,都能让人读出一种快感或忧郁。不管那是怎样的一种思绪,都耐人寻味。读这本《木瓜玩》,想象他的生活以及状态,其实用中国传统文人来形容他,或许更为恰切一些。中国文人也并非仅仅能够琴棋与书画,更重要的是他对于生活的一种真实的态度和趣味。他之于绘画之于饮食,都像是在进行一种历练,即便是时常所见到的风景,也能读出不一样的意味。那是对生活的记述,虽无颠覆性的理论,却能产生无数的联想,就像连绵不断的群山一样,富有精神。
传统文人的生活,在今天是不多见了,亦或是经过社会变革之后,传统已中断多年。以至于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看不到更多有意思的人。不过,在这本《木瓜玩》中,我们能读出属于车前子的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与趣味。他谈书法,谈绘画,谈诗歌,谈生活,谈山川草木,谈风俗民情,即使随便谈谈,也总是隐藏着那种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傲骨与情趣。
且看:心想杜老师(杜甫)的“红湿”,有种专一之美。这红,不妨命名为“专红”,但还没来得及“刻骨铭心”,有客访我,说些杂事,我也就忘记了。又看:“若教渔父头无笠,只著蘘衣便是猿”,这个意思或许唐朝诗人也有,但唐朝诗人就不会写进诗里。这也是宋朝诗人的辛苦之处。
读这样的文字,清淡,情调,而又不失趣味。现在连这个也十分难得了。也有人想学车前子的这种风格,但仅得一种皮毛。这当然不是想学就能学出样子来的,而是文化在他的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就是那般自在、安逸。倘若我们拿羡慕的眼光来看,当是更有意境。只是这在他眼里,也是俗生活一种。
木瓜可赏玩,案头亦可有清供。但在职场里、生活当中奔波的人,总有理由说没这份闲情。但车前子告诉我们说,这份情意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活出自己的样貌来。而不是看谁好就学着做去,那最后也当找不见自我。把这个放置于绘画、书法、诗歌,以及日常生活,无不是这样。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很难学得会遗世独立,只会跟着时代的潮流走,那到底是远离自我的束缚。人,到底是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观赏的。也正因这样,生活才能有自己的轨道要走了。
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的千姿百态。读《木瓜玩》,就像跟车前子一样喝茶、看画、赏花、行走一般。从这里,感悟出人世间的种种,亦是一种无上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