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就起床了,是嗅到了饭菜香,从锅灶里冒出来。在城市里生活这样久,越来越生疏了这样的可能,以至于有种无法跟地气相接的感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说来有些奇怪。
因为今天是立夏,还是因为某种思想的作祟呢?还真不大好说。早上,当大家都还在熟睡的时候,起床,生火,做饭,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在老家,这样的活总是母亲在做。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具象罢了。
可就是做饭这样简单的事,也有着几许的期待。只是对我们的习惯而言,已少了一份诗意。有一年我曾进山里玩耍,大早上,坐在山梁上,看山寨在晨光中一点点地显露,炊烟就在那时候升起来,一天的生活就这样铺展开来,伴随着炊烟的,还有一家人、一个村庄在暗夜里的苏醒,不管是噩梦,还是美梦,都成了过去,而抵达现实场景的炊烟就像某种隐喻,暗含着生机。是的,在炊烟渐渐地张开的世界里,充溢着对生活的幸福感。
我们越来越少地把时间花在无用的事上,且总是以成本、价值来打量周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不如说是舍弃恰当。当炊烟不再升起的时候,我们是否已进化到文明的高度呢?这似乎很难定义。但由此揭开了炊烟的真相,它是乡村美学的一种,跟现代工业、科技文化很遥远了。
可仔细想想,这或许是一种“错觉”。炊烟带给人类的是饮食是生活。只是我们较少去关注它罢了。在城里生活,只能想象炊烟,连做饭的方式也有了差异:在电饭煲、煤气灶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工业文明。这或许只是形态、介质上的差异,却已显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那么,对炊烟的想象,就成了一桩遥远的往事。
王菲所唱的:“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这一种诗意,是对炊烟的再解读,亦包含了在炊烟中踏上归途的可能。不过,我们现在回家的方式多样化了,每当暮色四合的时候吗?好像不是,而是到了该下班该回家的点了,就回去了,并形成了日常生活的规律。
这让人有点郁闷。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我们把希望降到了最低点,看不见它的未来。而炊烟所带来的生活,是有着烟火气的。说到底,我们不管是在哪种状态中生活,都是不甘寂寞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