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本周书单:《最后十二天的生命之旅》《诺亚的孩子》《闲闲堂茶话》。
172收到《问津》杂志,做的很不错,开本小,可以随身携带阅读。内容同样精彩,王振良兄勤奋,做的民刊有《天津记忆》、《品报》和这个《问津》系列,城市的记录,真该有更多的记录者。
173 《问津》杂志第一期为“原住民口中的西沽”,作者张建;第二期为“天津吆喝”,作者王和平;第三期为“津门小令注”,苏克臣、杨仲达校注;第四期为“海下文武高跷”,刘国华、曾莹整理。像这样的文史资料的整理、编辑,在当下尤为必要。
174 这一周,两位自由撰稿人相继离开:作家余聪、旅行家徐林正,值得关注。写稿,也要健康第一。
175 《名门之后说名人:近现代文化名人轶事》,河东著。对名人的窥视欲,在某种程度上使名人成为“消费品”。逛书店遇到这样的书,总会摇头走过,不肯去买。这也绝非是读者的错,而是面对不知真假的史料,以及夸张的写法,总觉得跟名人生活相距甚远。不过,倘若是亲历的名人掌故,也许真是值得一观,这不仅是因其有现场感,也还包括了作者对名人的洞察。
176 今年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诞辰100周年。由河北大学、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2013华夏阅读论坛之孙犁百年诞辰纪念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8日至9日在河北大学举行。
177 湖北省学生所使用的《新华字典》错误太多,以致被曝光,各种批评不期而至,其实是这些年图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大众所感叹的“垃圾书”太多,正是因它们缺乏营养所致。这也值得出版界思考吧。
178 《易读》2期杂志,主题关注在路上。俺写的《路上,云淡风轻》,吴昕孺兄的《如何与神相遇》,胡磊的《文字的行走于思想的远行》,以及《在路上之书小辑》。在路上是寻找一种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