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慢西湖
(2013-03-18 23:09:32)
标签:
作者脾气媒介东西都市 |
分类: 书式生活 |
在周华诚的《西湖时光:遇见24节气》里,我读出了一种慢。慢生活的慢,也是思绪的散漫,跟节气相关,又跟城市的脾气相连,从而构成了西湖时光。这时光是那样的美好,以至于会忘乎所以,比如霜降,“隐藏于记忆的清寂之美”,比如小寒,“似水年华里的不动声色”,比如惊蛰,“等一朵花开的时间”,比如小暑,“所有的美好都隐藏在变化之中”……
这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真是一种修行。周华诚在西湖边的行走路线是,从断桥边开始,沿着梧桐密布的北山路一直往西南方向走,经过西湖博览园博物馆、菩提精舍、春润庐、秋水山庄、新新饭店这一路,到了苏小小墓边上左拐,过了西泠桥,往孤山路的里边走,一路经过楼外楼、中山公园、浙江博物馆、平湖秋月,再走白堤,过了锦带桥,直到断桥。
我猜想,这跟阿兰·德波顿的《机场里的小旅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更像是西湖岁月的梳理。曾经相遇的人和事,能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怎样的刻痕?这个答案最终可能是无解的,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样子:碎片化构成了日常生活。但这细节却让生活变得灵动,也正因这样,日子才会绚烂起来。
在24个节气里,行走。与其说是跟节气相遇,不如说是通过这个来审视自己,以及那组成的种种镜像,显得有点不大切实,我的意思是,当这样的行走跟那些历史掌故,糅合在一起,然后再杂糅成一个具象,那是怎样的场景,总让人觉出几分美好。
萨默赛特·毛姆写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大约是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那么,西湖时光所留下来的感慨是怎样的场景,亦或是怎样的哲学?也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所走的路径不过是彰显出自己的态度和方式,仅就这一点而言,行走所带来的却有可能是对时光的反照。
由此我想到,周华诚对西湖的爱和眷恋,可谓是都市人病症的集中体现,焦虑,忧愁,种种情绪让都市生活紧张,而又赋予物质化。这样的世界容易使人异化,也正因这样,西湖就像治愈疗伤的胜地,不自觉地担当着某种治愈现代都市病症的可能。不仅如此,西湖时光所留下来的还有着更深切的涵义,亦即在时光里慢慢行走,让时间释放自然。
通过24节气这个媒介,完成对西湖的现代解构。西湖所承载的时光也就更富有意味得多。假若有时间,真想跟着周华诚去踏访西湖,看一看那些景致是否还留有诗意。也许会跟着作者一起感叹:如此美好,你怎忍潦草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