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翻译家
(2013-02-01 01:10:11)
标签:
有天语言文字读懂最优秀信息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等到我在豆瓣网上查看信息时,发现《老人与海》和《小王子》的两句宣传语后被删除。随后通过连接查询到这两册书均有杭州果麦出品,而杭州果麦是知名出版人路金波去年刚成立的图书公司。这家公司所出版的图书也被网友戏称为“一星文库”。这都是翻译界值得一说的闲话。
隔了一天,在豆瓣网上看到李继宏翻译的《动物农场》的介绍,说是迄今为止最优秀《动物农场》译本。翻译者李继宏(网名伯恩斯李)给这三册书打的均是五星。我不知道他翻译作品是不是“迄今为止最优秀译本”,如果要选择,我还是愿意读傅惟慈、荣如德的译本。在面对读者的疑问时,李继宏说:“那些见鬼的谦虚、规矩,那些愚蠢的成见、俗念,那些无聊的诋毁、中伤,我全都拒绝!”
李继宏在最新的几册译作中均有这样的介绍,“年轻天才翻译家———超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什么才是天才翻译家?我想那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时常有神来之笔,又能忠实于原著,当得起这个称号的并不是所有的翻译者,像杨宪益、傅雷、朱生豪等老一代翻译家才会让我们至今念念不忘。那么,李继宏翻译的作品是不是就能当得上呢?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说李继宏的翻译不好,而是他说的一段话“笔者年前翻译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作品《追风筝的人》,全书电子文档统计字数共195190字,总共用了10天时间,即2006年元旦假期三天,以及随后七天的春节假期”。让人心生感慨,这样的速度是不是能翻译好一部作品,值得怀疑。这让我想起书评人将李继宏称之为“李风筝”也许是有一些道理的。
时下的不少翻译作品之所以为人诟病,就是现在的翻译作品选择的译者既年轻又没有多少经验,而译者在做翻译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收益成本,因此在翻译速度上有点赶,至于以这样的态度是不是就能翻译出好作品,也是有着多种可能的:因为对语言文字的熟稔,能翻译好作品;缺乏相应的借鉴,翻译出一部烂作品。还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今天的出版社会选择这样的翻译家?大致说来,是老的翻译作品固然优秀,可能无法一时拿到版权,惟有找人重新翻译,这样既简单又快捷,只是翻译的质量是否能保证,那就另外一回事了。
对像我这样的读者,真愿意相信有天才翻译家这回事。但在面对具体的作品时,还是要看作品说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是否应该严谨一点,照顾下读者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