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悦读时代—贺《悦读时代》创刊四周年
(2013-01-28 08:39:10)
标签:
四周年第一期风格三代新一代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这几年,读书民刊也是风生水起。可还是给人的感觉有点缺失。这缺失既有精神向度上的追求(很容易做成自娱自乐的刊物),亦有对读书民刊定位的误区,到底是该怎样才能做得更为恰当一些?这个问题,朋友聚会也经常会讨论起,讨论的结果,也是没个准的答案。
这背后当然是读书民刊的坚持不易,需要经费的支持,也需要内容的扩展。一个读书民刊做得不伦不类很容易,要做得高端,有其精神,却是大为不易。在这一点上,东莞的《悦读时代》所做的努力,不妨看作是新一代读书民刊的标杆。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即在于它所坚持的方向在跟《开卷》、《书人》相比,依然是一脉相承的,却又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是内容灵活多样。我从创刊号阅读至今,最大的特色是杂志中既有固定的栏目(如阅读联话、书僮荐书),又有内容的变化,杂志更多的将关注点转移到对当下的阅读,这一种风格让《悦读时代》更贴近这个时代。
作者队伍的庞大。我没详细统计过,从第一期杂志至今有多少作者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但从每期都涌现出新作者来看,作者群应当有上百位吧,更是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作者。这么多的作者对杂志的供稿,是义务的,这一种精神总让我想起博客阅读过程中的种种美好。
仅仅是这样,就构成了《悦读时代》的阅读帝国,在那里,大家可以自由地交流,畅谈对书的意见,对书店的看法,也可以讨论藏书票,甚至亦可表现出对某一位作者的喜爱。这都是无妨的。在自由、散漫的空气当中,是适合阅读种子生长的。
好的杂志,就像是一间没有遮拦的茶馆,虽然也会有栅栏的存在,那却是一道阅读的风景。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阅读所打开的一扇窗,让我们见识了这样那样的风景(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世界,大千世界,惟有这一处让人流连忘返。
有人说,走得太匆忙,浮躁的气息会充满我们的生活。当我们驻足的时候,不妨回到悦读时代,小憩在这一片园地里,做一个梦,或打下盹,都是无上的幸福了。
朱迪丝·莎兰斯基在《岛屿书》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