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的文化刻度
(2012-12-21 07:39:57)
标签:
只有不仅仅蜂蜜其意我想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沉香作为天然香料的一种,其收藏价值自不待言,但看沉香界的新闻,亦有炒作的嫌疑。沉香自古以来就被世人追捧,自唐、宋到清初以来,在中国上层社会中展示生活品位的“香席”活动一直存在,只是在清朝后期沉寂了。不过,张丹阳在《琼脂天香》中钩沉历史,解读未来,他所谈到的沉香既是历史解读,也有文化内涵,他将沉香的丰富涵义一一解读出来,就显得别开生面,也饶有趣味。
关于沉香史,其实是一部沉香的认知史。“沉檀龙麝”,沉香作为四大名香之首并非是偶然的,而是由其深厚的底蕴所组成的,虽然香界纷纭,门派林立,但对于沉香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由此也可以见其魅力的所在。但对沉香的研究虽偶有评论,但成专书讨论的却不多。张丹阳作为沉香收藏与传播界的一名新秀,对大自然的造化之美——沉香,潜心研究,以传统的境界深化,以西方的眼光衡量,形成自己对沉香独到的剖析、见解和感悟,字里行间透着特有的细腻、典雅、精致、洒脱。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沉香赋予了新的含义。
这一册《琼脂天香》,意在探究香道文化的源流,探寻香道文化的本质,研究沉香的识别与鉴赏。但就沉香史而言,在不同的时代,对它的认知也是在发生变化的,比如《圣经》中记载沉香是上帝所栽种的树木,而在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中描绘有“刘家上色沉檀柬香”的专门香店。它们所代表的亦包含了沉香的历史刻度。但就其意义而言,在文化刻度上,它的含义则更为宽泛,在不同的人群看来,其价值固然是有着些许的差异,但总体而言,“冠绝天下”。
对沉香的研究,当然不只是又名沉水香、蓬莱香、密香、芝兰香、青桂香之类的介绍,仍需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比如“奇楠,全称是奇楠沉香……但在古代,也写作伽蓝、伽南、棋楠、伽楠等等,奇楠的名字最初是从佛经中音译过来的。奇楠结香与普通沉香之物理结香殊有区别,其香尤难结成,指头大小芯材要生长成百上千年,比黄花梨、坡垒等硬木更为神奇,纯系岁月变迁和时空流转的结晶。体悟深切的古代雅士,至有以蜂蜜养蓄奇楠者,其法以锡盒盛蜂蜜少许,上格置放奇楠珠,传其香氛长年如新,持久不灭,一至如斯。”这样的见解在我看来,或许更有助于沉香爱好者辨别其价值的大小了。
学者梁昆在论述这本书时说,尤为可贵的是,书中引述了国内最新的沉香研究成果,使这一典籍不仅具有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互动,更兼具现代科学的理论支撑。就沉香的研究来说,这或许只是一面,在更宽泛的意义上,仍需要加入传播学、文化学的研究,而从书中所引用的史料看,可谓广博,但总给人有蜻蜓点水、缺乏深入探讨的感觉。事实上,要在一本书中穷尽沉香的方方面面,简直是奢谈,更何况在书中有不少关于沉香的图片,让沉香爱好者能一睹它的面容,也是一件雅事。
但张丹阳很显然并不仅仅停留在传播沉香文化这件雅事上,“唯有深谙香道的收藏者,使之跨越人类生命,留香百世”。我想,这也正是《琼脂天香》的价值使然,只有我们认识了沉香的真正价值,或许才能明白它的文化刻度,并由此赋予的涵义。
《琼脂天香》 张丹阳著 商务印书馆2012年11月出版 定价:6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