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与快
(2012-11-15 08:37:05)
标签: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诗意空闲时间灵光杂谈 |
分类: 春城晚报 |
秋天的下午,跟朋友喝茶闲聊。他说:“我最近事情太多,计划写的博客,却老是没时间去写,不像你,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可以做喜欢的事。”我说:“这很简单,只要有时间就可以的嘛。”“可不是这样,只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当然这是一种措词。其实更多的问题是,如果把那些耗费在喝酒娱乐上的精力少一点,也大抵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吧。钱钟书先生曾云:“花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咸不淡的话。”有时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所谓社交活动,无非是个热闹的所在,太贪恋这样的虚名,反而把自己要做的正事耽搁了,这可真是划不着。
朋友的慢与快理论,看似客观,而又逼近赤裸裸的现实,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格外令人兴致盎然的思想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假若我们拿他的理论来生活,那将如何?但我们的生活很显然没有那么多的理性存在。也正因这样,慢与快不仅是时间问题,也包括了思考的不同方向和向度,由此延伸出来的是对生活的不同阐释。不过,这个道理或许在给我们以提示,只是更多的时候对这没有足够的警醒,而是“自由自在”(随意)地去生活,自然会没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出来吧。
这就像我们寻找生活中的诗意,慢一点,快一点,或许并不能决定是否能早一点寻找到诗意的关键,而是在这种相对的速度中隐藏着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习惯,这一种惯性让生活按照原有的轨迹滑行罢了——那样又怎能说是找寻到诗意的方法了?朋友的聪明在于他总有时间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只是时间的分配这多一点那少一点。在我,却似乎看见了在星空中瞬间消逝的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