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学的经济
(2012-08-09 08:19:58)
标签:
詹伟雄台湾美学的经济社会趋势创意产业杂谈 |
讨论经济,我们平时习惯于从社会趋势的角度去考虑,却时常忽略掉美学对经济的影响,这或许反映了我们对经济认知的缺憾。在詹伟雄的《美学的经济》
中对美学的经济进行了客观分析,虽微观,却给我们以启示,尽管大陆的企业经济还处于竞争的初级阶段,那是人力成本和技术核心的竞争,至于美学,多半还未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即便是有,也只不过是初级的表达,这么看,企业竞争已经落后于时代之后了。
在书中,诸如白色iPod为何热卖?郭台铭与尼采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美学和风格的经济价值?什么是全球城市?设计为何是21世纪国家的国力指标?这系列的问题所揭示和指向的却是同一点,那就是美学,它们反映的是商品、设计、使用、工作、城市、品牌的美学,当然也是品位的美学。事实上,美学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认知,所以只看到它的一面(或者说还停留在制造经济阶段)。詹伟雄说,在这个年代里,你有高智商、好情商,可能还比不上你有吸引人的审美指数。审美指数所代表的是我们的审美趣味。
虽然这是台湾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判断,在社会趋势面前,实则是大陆跟台湾相处的地位实则是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台湾的经济、企业、工作者,正面对众多的关键选择──如何由制造业经济,进化到知识经济或创意经济?如何由专精代工,过渡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品牌或设计?不仅如此,还同样会面临如何由纪律的个人,变身成美感的个人;由勤奋生产者,转化成自由消费者?在这一点上,詹伟雄以深刻的洞见,给生活以揭示:大众之所以会热衷于购物,是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的一种转换。另如奢侈品在亚洲的走俏,而在原产地欧洲却少有人追逐,究其原因,在于亚洲经济的崛起,需要它们以装饰门面,以此显示奢侈生活的可能,欧洲人对奢侈品的不热衷在于其本身是自由消费者,不需借用奢侈品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名望。这与其说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倒不如说在社会趋势中的渴求是不大相同的。
无疑,这册《美学的经济》,不是财经论文,而是财经散文,它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有60个不同思考的方法、新鲜的观察角度、跨国采访经验的冲击,帮助你面对变迁的台湾与自己的人生之时,能激荡出更多的想象力。我想,大陆所面临的困境当也可以从此寻找出答案。尽管那未必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却让我们有可能见证丰富的创意“生活”。
最近几年,创意产业这个词在大陆颇为流行,创意产业园区更是风起云涌,但对何为创意产业,以及创意的要旨在哪里,更多的是浮在表面上的意见,缺乏相应的思考,而这参照系是跟自己的习惯思维相对比,看上去可能迈得步子够大,至于是否是科学和可持续,却未必是关注的重点。那么,这可以看作是对创意的误读了。
美学经济所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创意生活。对大众来说,要升级美学能力,我们就不得不想想美学深度的三个决定因素:协调、舒适和深意。所有文化中,美的事物都是视觉协调的,也是让愉悦舒适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美的事物,能不能提供人类更多的生活哲学与反省,它是否隐含一种主张,可以为人类生活的焦虑给出一种答案或方向。而这正如詹伟雄所说,走向“美学的经济”最重要的一步将是如何改变社会精英以往的思维模式,只有追求创意“生活”优于创意“工作”,我们的社会才能逐渐培养出个性化、风格化的创意商品,营造出有富于美感的社会。事实上,我们每天所过的生活是未来生活的预演,美学经济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革命,它的内涵中有更多的压力、创伤和苦痛,此时,我们会发现:工作、人生,都需要重新思索,因为那是“悲欣交集的福音”,所以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在未来生活中,我们需要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美学的经济》 詹伟雄著 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定价:45.00元
在书中,诸如白色iPod为何热卖?郭台铭与尼采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美学和风格的经济价值?什么是全球城市?设计为何是21世纪国家的国力指标?这系列的问题所揭示和指向的却是同一点,那就是美学,它们反映的是商品、设计、使用、工作、城市、品牌的美学,当然也是品位的美学。事实上,美学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是因为我们缺乏相应的认知,所以只看到它的一面(或者说还停留在制造经济阶段)。詹伟雄说,在这个年代里,你有高智商、好情商,可能还比不上你有吸引人的审美指数。审美指数所代表的是我们的审美趣味。
虽然这是台湾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判断,在社会趋势面前,实则是大陆跟台湾相处的地位实则是有许多共同点,比如台湾的经济、企业、工作者,正面对众多的关键选择──如何由制造业经济,进化到知识经济或创意经济?如何由专精代工,过渡到附加价值更高的品牌或设计?不仅如此,还同样会面临如何由纪律的个人,变身成美感的个人;由勤奋生产者,转化成自由消费者?在这一点上,詹伟雄以深刻的洞见,给生活以揭示:大众之所以会热衷于购物,是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的一种转换。另如奢侈品在亚洲的走俏,而在原产地欧洲却少有人追逐,究其原因,在于亚洲经济的崛起,需要它们以装饰门面,以此显示奢侈生活的可能,欧洲人对奢侈品的不热衷在于其本身是自由消费者,不需借用奢侈品提高社会地位,以及名望。这与其说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倒不如说在社会趋势中的渴求是不大相同的。
无疑,这册《美学的经济》,不是财经论文,而是财经散文,它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它有60个不同思考的方法、新鲜的观察角度、跨国采访经验的冲击,帮助你面对变迁的台湾与自己的人生之时,能激荡出更多的想象力。我想,大陆所面临的困境当也可以从此寻找出答案。尽管那未必是统一的标准答案,却让我们有可能见证丰富的创意“生活”。
最近几年,创意产业这个词在大陆颇为流行,创意产业园区更是风起云涌,但对何为创意产业,以及创意的要旨在哪里,更多的是浮在表面上的意见,缺乏相应的思考,而这参照系是跟自己的习惯思维相对比,看上去可能迈得步子够大,至于是否是科学和可持续,却未必是关注的重点。那么,这可以看作是对创意的误读了。
美学经济所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创意生活。对大众来说,要升级美学能力,我们就不得不想想美学深度的三个决定因素:协调、舒适和深意。所有文化中,美的事物都是视觉协调的,也是让愉悦舒适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美的事物,能不能提供人类更多的生活哲学与反省,它是否隐含一种主张,可以为人类生活的焦虑给出一种答案或方向。而这正如詹伟雄所说,走向“美学的经济”最重要的一步将是如何改变社会精英以往的思维模式,只有追求创意“生活”优于创意“工作”,我们的社会才能逐渐培养出个性化、风格化的创意商品,营造出有富于美感的社会。事实上,我们每天所过的生活是未来生活的预演,美学经济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革命,它的内涵中有更多的压力、创伤和苦痛,此时,我们会发现:工作、人生,都需要重新思索,因为那是“悲欣交集的福音”,所以才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到:在未来生活中,我们需要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美学的经济》 詹伟雄著 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定价:45.00元
前一篇: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后一篇:微阅读(2012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