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境和A股 的混搭

(2012-07-05 07:51:40)
标签:

财经

峨眉山

上市融资

佛门净地

a股市场

杂谈

分类: 深圳商报

四大佛教名山皆怀“上市梦”,这对普通大众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事,毕竟一边是佛门净地,一边是喧嚣上市。好像完全不搭界,却又混搭在一起,令其面目全非,原来的佛教名山的印象也完全被颠覆了。但我们忽略掉的一点是,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企业上市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可能,且不管这是融资还是圈钱。那么作为佛门净地是否就一定得上市融资呢?却是一个疑问。

佛教名山的上市当从15年前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借发展旅游经济之名上市成功说起,单看峨眉山的旅游经济看,效果奇佳,通过上市,峨眉山有了资金来源,在做旅游这块就有了底气,但这并不能说促进峨眉山的文化有多少延展,这或许反映的是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悖论,但却深刻地揭示了峨眉山的蝉变的内在逻辑。通过峨眉山,让更多的佛教名山见证了上市的好处,对此,外界的评价几乎全是批评的声音,比如财经评论员叶檀就曾表示,从少林寺到法门寺,跑马圈地、资产上市套现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也认为,这样的打包上市,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说白了就是一个“钱”字。

确实,佛教名山的上市即牵涉到利益之争,但A股市场上宗教文化景点公司早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了。比如说北京旅游,旗下拥有潭柘寺、戒台寺、灵山、妙峰山景区等多处宗教旅游地的商业开发和收费权,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当年旅游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从上述几项宗教资源中获取的收入超过1亿元。有意思的是,“峨眉山A”则在其年报中写道:“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切以创造利润为最终目的。”倘若佛教名山都沦为这样的发展状况,那真是一件悲剧的事了。

当然,我们也许该相信,佛教名山之所以这么热衷于上市,只是为了景区的更好发展。但这美好的词语总是抵挡不了现实的诉求,一旦这些宗教文化景点公司上市成功,是否就能坚守其初衷呢,是一个疑问。或许,我们应该从其上市的内在逻辑去解构其上市的目的,就能发现些许端倪,其上市目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尽管“从本质上来说,A股重融资、轻投资的特征,决定了投资者很难逃脱亏损的命运”。

倘若把宗教文化景点公司都统一说成是“圈钱无底线”,却也只是笼统的说法,并不能涵盖其全部,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有的地方还是通过上市融资,使其景点更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许对宗教文化景点公司来说,以往的发展模式并不是最好的模式,不能够跟当下“接轨”,做大做强,这就跟时下的地方政府热衷于GDP一样,总是希望在自己的“任内”做出更大的成绩,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要取之有道,仅仅是靠上市融资,并不能改变或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倒是很容易滋生腐败因素。而这,也是当下众多反对中所暗含的内容。如果其把上市融资所取得营收,投入到景点的实际运作呢?但我们可能更愿意相信“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一切以创造利润为最终目的”,更能贴近其上市的真实目的一些。

明了佛教名山上市的内在逻辑,或许我们才能洞悉其上市能否带来宗教文化的发展。确切地说,佛教名山上市如果仅仅是圈钱,其价值和意义就显得有点荒诞,那就不上市也罢。毕竟佛教名山还是留存下来的一份人间净土,容不得更多的污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