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村庄
(2012-05-14 09:37:27)
标签:
朱小庄宋集镇村志打量打量名不见经传新桥乡杂谈 |
分类: 这也是旅行 |
按:在慢慢写的一本书,其中的一个片断。这一本只是兴趣的所在,至于好久出,还依然是一个未知数的。还是等写完再说吧。
在朱小庄度过了童年和少年,那里有欢乐也有忧伤,正像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意义那样:“它经历了变革,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却改不了自己的性情”。甚至于,在谈论朱小庄时,仍然让人困惑,它是从那里移民过来,或者压根儿就祖辈生活在这平原上?不可考察,或者说已经没有家谱之类的物件可供我们这一代人去查考,只能从老辈人的口口相传中,探寻这其中的真相。
实际上,朱小庄名不见经传。它在安徽的北部,国家级贫困县临泉县治下的宋集镇的西北角,临近河南的一个小村庄。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它尚属于一个叫新桥的乡镇,那新桥乡只是乡政府的所在地,有一所中学,并没有成型的商业街区,所以,在九十年代撤区并乡的改革过程中,被撤销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说文化有多传统,却也说不上来,但作为中国社会最低一级的管制,却有着相同意义下的独特性——也正因如此,它才具有了书写价值。
不过,即便如此,在我的印象中,哪怕是临泉地图上恐怕也很难找到它的准确位置,只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编写的《宋集镇村志》上有它的名称,也仅仅是有名称而已,没有它的故事和传说,这对一个城镇来说,或许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就一个村庄而言,却缺乏肌理,其故事和人物在更多的时候只留存在亲人的记忆当中,并没有扩散成一种“物”的记忆。
关于居住,作家李晓说,这房子我住得久了,有了感情,于是我爬上房顶,想从另一个方向打量打量它。好像我和一个人生活久了,突然发现他(她)的头发变白,皱纹变深,其实平时日子里我对他(她)真是亏欠太多了。而这犹如我对朱小庄的情感一般,深厚,绵长。在我的记忆里,尽管极力想复原它的形状以及状态,但仍然是“回不去的”村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