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愚钝的智慧
(2012-05-06 09:07:59)
标签:
美国唤醒内在的智慧法则丹·米尔曼对生活的感悟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有时候,我们会表现的很迷茫。这就像从某种程度上一直对心灵类的读物不大感兴趣一样。大致说来,就像那许多的励志读物一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即便是顿悟,多少也只能是在自己的小宇宙里畅想而已,何能让心灵释放,在挫折中奋进。不过,这可能是一种“误读”。在张德芬最欣赏的美国灵性作家丹•米尔曼涤荡灵魂之作——《唤醒内在的智慧》中,所追求的同样是对生活的感悟,但遵循一定的法则,也许就能海阔天空。这样的经验,却需要我们去判断,需要去磨炼,而智慧,也可以说这种平衡的结晶了。
书中是由一连串的故事所构成,在丹·米尔曼看来,我们的心一直是直觉智慧的广大储藏室,里面藏有反映宇宙最初智慧的法则:找到生存在世上的勇气的选择法则,调节我们的身体、心智和情绪的平衡法则,将漫长的旅途转换成一连串的小步骤的过程法则,认识到自我局限的慈悲法则,等等。每一条法则跟我们的生命价值与质量息息相关,能为生命带来美好的改变。
在日常生活中,法则或许有助于我们厘清事物的本质,让我们能清醒地分析事件,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的经验或许谁都能懂得,只是事到临头,急迫,可能就忽略了许多智慧,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判断。这可不是我们缺乏智慧的头脑,有时候表现的是对事件的愚钝判断,而是在判断时总是从利益的最大化考虑——这当然没有错,只是我们如果不择手段的话,那岂不等于是背叛法则的人?但这有什么要紧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因为事情本来就那样,所以做了”,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这显然不是成熟的想法。
另外,作者还以为,在当前的世界局势下,花这么多精力往内省视,发现平衡和沉静,好像有点自我中心。这也是有些关注灵性成长的人常常产生的疑问。智者回答,不要将“自我中心”和“自私”混淆。一旦你找到自己的平衡(颇为类似中庸的看法),同样也找到了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与平静。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生活过得更为快乐的原因所在。
有意思的是,书中的智者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形容为“与事物的关系紧张”,如何解决这种紧张,就需要依靠不同的法则,根据当时的情势给予客观的处理。而也反映出了我们尽管在事情的紧要关头都会“趋利”,这也不妨我们去兼顾更多人的感受和利益。说白了,是否我们对世界有足够的奉献,有颗热爱的心。
事实上,丹•米尔曼所讲述的这些法则是一直栽种在每个人心底的种子,等待正确的时间萌芽和生长,等待着通过你的实践来唤醒它们,从而结出勇气、爱和了解的果实。但我还是疑惑,是不是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心就足够强大,足以支撑智慧,去面对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须知,我们讲一个故事容易,但把故事变为现实却需要经历许多的波折。那么,不管世事如何沧桑,只要找到平衡内心的法则,也许就能把生活过得美好一些。
《唤醒内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