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的粉

(2011-12-04 10:06:35)
标签:

成都

肥肠粉

长沙米粉

苍蝇馆子

炒河粉

杂谈

分类: 风味好物
成都好吃的太多了。不少到成都的外地人差不多都会发出诸如此类的感慨。然而,要说成都的小吃,确实很多,出名的也不在少数,但是看看成都的小吃似乎又觉得不大过瘾,总觉得有那么一种欠缺,似乎是因为失去了从前的味道,比如夫妻肺片,现在吃到的固然还是那家店做的,却不大令人食欲大开,究其原因,或许是我们的味蕾在越来越物化的时代,变得有些麻木了,又或者说是现在去吃的人多了,食材还是那些,只是没再精心料理了吧。再比如成都的粉,不是“粉子”的粉,那一种“粉”固然有食的鲜华光嫩,亦有一种风情在,总是给人一种向往。
举凡成都的粉,也有好多种,最常见的是肥肠粉,肥肠粉做法看似简单,却颇为难以做出地道的味道,去除肥肠的异味,曾经在成都的满大街有肥肠粉卖,就着一锅魁,粉是地道的红薯粉,有嚼劲,而不是一煮就断的那种,辣椒满碗,飘出香气来,尝一口辣得够味,甚至连汗水都忍不住流下来。在马鞍北路上有一家甘记肥肠粉,店面看上去有些破旧,中午时常路过那里见有人排队,自己端一碗肥肠粉,再找位置坐下……这才是地道的苍蝇馆子,实在是经受不足它的诱惑,忍不住跳下车,跑去尝一下,生怕错过了,从此不再。一尝之下,果然名不虚传,吃得令人痛快之余,还能回味再三,不仅在于粉,更在于那料理的家常,一如回到家里一般,这感觉特好。
这肥肠粉有白味、红味之分,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而来,白味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显示出肥肠之鲜美,但如果做的不好,那就令人厌恶了。吃过不知多少家,回味起来,最得人心的越来越少了。至于酸辣粉,可以说是其变种,固然够辣,少了肥肠,也就失去了一抹亮色,那辣味也就变得不那么丰润。其实,每次去粉店吃粉,还是偏爱肥肠粉一些,成都的女孩子似乎对酸辣粉更为偏爱一些,大概是对肥肠的功能不够了解,总觉得它的味道不如一碗酸辣粉来得彻底一些,“粉就足矣,何劳肥肠来凑热闹”?
炒河粉,在成都也多见,那是广州的名小吃,不知几时传到成都来,变换下花样,炒得活色生鲜,也惹人喜爱。一碟酱香油亮的炒河粉,也曾是午餐的最爱,但有时候又难以吃到,至于其中的美味究竟如何,实在是不得而知,倒是以前单位的食堂在夏日总会来一份炒河粉,外加馒头稀饭,也够让人销魂——对于吃我们的贪欲越来越少了,只能寄存在饮食之间,即便是小小的惊喜也是很难得的事情了。不过,在成都能吃到像样的河粉,还是很难得的事,有时干脆买来河粉,自己回家炒去,添加什么作料随意,也就不在乎它到底是怎样的美味罢。
伤心凉粉说是粉的一种,多少有些勉强。说实在的,不是对洛带的伤心凉粉有偏见,看了简介,也有些故事,吃将起来,也没辣到怎么样的状态来,有时边吃边疑惑,是自己抵抗辣的滋味太过分了点,还是对“伤心”的理解有所偏差。那次跟几个外地朋友过去吃一盘,倒也没有多少惊艳,他们却是很夸张地给城里的朋友打电话,要打包带一些回去,看着这架势,才忽然有所顿悟,不是自己足够理解伤心凉粉,而是就伤心凉粉而言,之所以对一些食客来说是念想,是源于对美食的热切向往。
不过,最近几年,桂林米粉、云南米线,长沙米粉在成都也能吃到,到底也没多少感冒,不是对它们有所偏见,而是总难以吃出自己想象的那种味道,不是汤过于寡淡一些,就是米粉浸泡的太久,煮出的米粉断成细条,吃起来更不是滋味了。诸如此类的事遇得多了,也都习惯了似的,即使不习惯也无可奈何,小吃现在也是快餐时代,老板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在“粉”上面纠缠,说到底,饮食一道是相得益彰的事,色香味俱全早已难得了,不放鸡精,保持原味的粉汤也已少见。这恰如舒国治所云,“小吃,呈现某种城市之体贴”,“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里人的佳良”,所谓小吃到底在乎不华贵,家常,如此看来,成都的“粉”固然没失去其特色,多少其佳良还有待传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