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民国的绝世风华
(2011-09-20 08:15:10)
标签:
柳已青纽约西南联大大都会博物馆《今天》杂谈 |
分类: 书式生活 |
在中国历史上,尽影响了一代人的重大事件,不知几多,即便是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民国以降,大学风起云涌,看似繁华,但到底成为过眼烟云的多矣。无他,大学之大在于学问不在于大楼几何。相对来说,西南联大的影响力可谓出历史之表,深入一代代人的内心之处。在岚枫的《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中,我们依稀可以追忆那段绝世风华的岁月,人与物固然已全非,那种生活方式却是令人向往的。
最近几年,西南联大现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学者如谢泳、柳已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谢泳侧重于学术,“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主要由他的教授和学生体现。在当时,教授是传统的继承者,而学生则是传统的延续者……”而柳已青偏于生活书写,关注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教学和衣食住行,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集中呈现这样的生活细节和历史场景,再现西南联大的风流。岚枫则更像是西南联大的微观史,从细部入手,或许最能发现那历史的隐秘之处,毕竟许多宏观引起事件的变迁并不是事件的轰动与重要性,而是那些细微的变化,相对而言,微观史观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让人看出历史的真相。
在《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里,岚枫记录了终身未娶的夏济安、金岳霖;相濡以沫的钱钟书夫妇、周培源夫妇、汪曾祺夫妇;还有婚外恋的胡适;始乱终弃的吴宓。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情感,带给后人不是小说家言,亦不是八卦的纠葛。可以说,这是一部讲述西南联大人情感往事的书,那一群背负着民族学术期望的文化人,也始终是普通人。这些故事饱含着浓郁的书卷气,因此显得单纯和羞涩:又因为身处空前的乱世,而渗透了历史的苍凉和悲切。这是那个时代的爱情,散发着来自历史深处的香气,而那些相爱过的人,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烟里。
西南联大少神秘感,无非是在离乱之世,每个人的情感和心路历程都经历了种种磨练,今人固然可以给其作出不同的解释,但那终究是俗世里的爱恨情仇,即便是大学教授又岂能脱了俗呢?除了感叹之外,我猜着这更有一种意思,到底对民国的教授们,我们该敬重的是哪一点?是他们的学问还是他们的情感?固然我们不能将他们的日常生活分的那么绝对、决断,却也该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才是——这就像诗人谷立立所说的“遗世独立是孤绝的,热情的人总会在现实世界里跌破头颅”。
我是最早在《今天》杂志的网络版连载上看到的,那是岚枫所撰写《民国往事》系列文章一部分,引人追看。据岚枫所言,这是她在纽约期间,因为喜欢流连于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馆,在仿造的苏州园林中追忆张充和,如此才有了这《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而对民国的不同追忆,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时代的反思,对当下生存状态的否定,引发怀旧和对比,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在看历史。这样的对比让我们发生生活还是曾经是那般的唯美,今天,难道我们失掉了这个吗?
《西南联大的爱情往事》 岚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