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年风景线

(2011-08-17 05:37:41)
标签:

王国华

长春

中年奴

日常生活

奴性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岁月催人老。这可真是令人感叹。好像七0后一代在昨天还是青年,一晃就中年了。中年人有中年的心境,理想早已遥远的不可见,俗事倒是不少,职场打拼多年,混得人模人样倒也罢了,若是还是为三餐发愁,那可就有点悲剧了,子女也在逐渐长大,有自己的主张,于是有一天发现,生活的压力无形增加了……在读王国华的《中年奴》时,不禁乱七八糟的想一回,原来的潇洒自在的潜在可能性逐日缩小,直到某一天发现,生命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

  早些年,我也跟几个朋友喝酒闲聊,人生最佳状态是生前有人喝酒闲聊,死了能有人惦记着,就够好。恰恰在《中年奴》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最好的状态是身边有一群朋友,他们散漫地关注着你,与你同声相和,大家一起慢慢变老。活够了的时候,大家喊个一二三,一起死掉,谁也别掉队,谁掉队,谁倒霉。似英雄所见略同,又有不同的人生况味。如此说来,面对中年,就如同我们少儿时代,遥想青年那般遥远,总觉得不大可靠,一旦走进了才恍然明白。

  人生一步步走来,既有挫折亦有陷阱,不管怎么样,都该是以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才够好,这样的道理我们固然都懂得,但说到做,却大为不易。或许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在诱惑重重的日常生活中,找不见出口,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国华在总结中年的状态时,给人的不再是感叹,也不是悠着点。在书中,有篇文章叫《不分离》:这一年(2009),平平淡淡。如果说还有所心得的话,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终于死了跳槽的心。那时他在长春过着还算不错的日子,谁曾想一年之后,远走深圳。当然这不是为了钱(在长春已足够舒服),而是人到中年,不折腾一下,不打望一下外面的世界总有所不甘。这样的心情,大概只有同代的人才能感受良多了。

  何谓中年奴?王国华认为,技艺上或意成熟练工;油滑圆滑,游刃有余,灵性越来越少;经验越来越多,创造性、创造力越来越最小。其实,中年奴之所以成为“奴”不是年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看待社会的角度问题。在书中,王国华不搞学术分析,不八卦人生,倒是在许多小事上娓娓道来,所谓中年,所谓“奴”,一一展现出来。作为同龄人,看多了这样的故事,是不是也有点感慨,也有点想法,我们如此简单平凡的过一辈子也就那么过去了,而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将随着年龄增大而从记忆里消失掉。这不是岁月的无情,也不是生命的虚无,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恍恍惚惚一路走过来,真有白活一回的感慨:人生既然有涯,我们未必不想有更好的活法。

  老实说,中年这道风景线就像诗人谷立立所说的那样:风带走了我们的思想,虚无的大地上留下的脚印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构成了肥沃的土地,以及山川、河流。这人生压根儿就没那么夸张,不抒情。当我们明白这一切,看他人戏剧,听江湖传闻,这个时候,我们越来越难以释怀,越来越难以把握更多的世界。于是,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奇异的世界。科学家特斯拉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在我们今天的世界,对于革命性的思想或发明,并非给予帮助和支持,相反,在它刚以萌发时采取压制和摧残的手段——借口缺乏财力,因为自私和因循守旧,因为愚蠢和蒙昧,就让它遭受打击扼杀。”

  无疑,这对中年奴依然适用。为此,王国华同样指出,这应该警醒。在书的序言里,他写到,他们担心既得利益消失,最希望社会稳定(哪怕是火山口上的稳定),也自觉不自觉压制不同声音最下力的一群。他们口口声声讨厌奴性,实质上已成为怂恿奴性、培养奴性、维护奴性的新势力。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大,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不管苦辣酸甜,这日子得继续向前奔去,这也就使日常生活富有更多的乐趣,摆脱“奴”的地位,过上正常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