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001)
(2011-07-15 07:34:13)
标签:
李开周日本食桌情景丢下宝钏走西凉丧家犬也有乡愁杂谈 |
分类: 周刊目录 |
每周五出品 敬请关注
001,@兰楚 兄在QQ上呼吁,最近怎么没看见你写的微阅读了,其实不是没写,而是写的散乱,没好意思放上来,有时候随手记载在微博上了,恢复微阅读的传统,那么从这周开始,每周记录一下,聊胜于无吧。
002,《布谷鸟的蛋是谁的》,东野圭吾作品。午夜文库收了不少作品,迄今还没有完整的一套,改天放在一起,看看还差哪些。推理小说,国内的写的似乎总欠缺一点什么,曾写过文字讨论这样的问题。
003,《领先处男半目》 ,刘原作品。呵呵,流亡三部曲,这是中间的一册,《丧家犬也有乡愁》记得曾有老版的一册,貌似不见了,《丢下宝钏走西凉》,还没有入手。
004,刘原的文字读的不少,比如在《南都周刊》的专栏,简直和木老师媲美了,话说在长沙的作家,总是与别处的不大相同,其实,现在乱七八糟的文字看的不少,喜欢的也多,口味不同,似乎很适合多种方式阅读。
005,《语言是我们的希望》,南方朔作品。看南方朔的文字带劲,其实不是他的观点有多新颖,而是他身处的社会环境比我们更优秀,以至于观察也就独到了一些,有时候不妨称之为深刻吧。
006,《君子爱财》,李开周作品。这册书给我们所提供的不再是历史的娱乐,尽管看上去依然是边角料,却让我们知晓历史名人在对待钱财的问题上之所以能那么豁达,更主要的是经济独立。
007,历史名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不得而知,更多的是想象成分居多,同时,限于知识的有限,说到经济生活,更是语焉不详。这或许跟古代中国对日常生活、经济这类“小事”不重视相关,因之关于经济的记录常常是付之阙如的。而李开周对历史的深度挖掘,颇能看出这些历史名人的生活轨迹。
008,《食桌情景》,池波正太郎著。一日三餐似乎花样也不多,偶尔约人聚饮,也无非几样家常菜而已,但在池波正太郎,所津津乐道的是饮食的场景和记忆,虽然历经岁月,终究不可磨灭,无论是在京都,还是东京、横滨,大城小市,即便是在家吃饭,却多多少少有着日本味儿——看得出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性格。
009,他说,像我这样一整天都必须待在家里的职业——也就是所谓“在家工作”——的情况下,每天的三餐也就变得异常重要。虽然不需要餐餐大鱼大肉,但是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饭的话,对我的工作也会有负面影响。心情愉悦地用餐不但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巢中(家中)的气氛要是过于低落的话,就算是端上高级的牛排特餐,也会让人有一种“尸骨无存”的错觉。
010,读《食桌情景》,犹如知堂老人的散淡,有味。他所讲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看来,可能平淡无奇,然而却由于有了亲历,有了感悟,写下来就非同一般了。其实,这样的生活美学大抵是在日本才具有的,那种孤寂,那种欣赏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毕竟与饮食,我们在吃喝时很容易记住它的快意,却很容易忽略掉其他的因素,如果把饮食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还会有那么多的趣味吗?
001,@兰楚 兄在QQ上呼吁,最近怎么没看见你写的微阅读了,其实不是没写,而是写的散乱,没好意思放上来,有时候随手记载在微博上了,恢复微阅读的传统,那么从这周开始,每周记录一下,聊胜于无吧。
002,《布谷鸟的蛋是谁的》,东野圭吾作品。午夜文库收了不少作品,迄今还没有完整的一套,改天放在一起,看看还差哪些。推理小说,国内的写的似乎总欠缺一点什么,曾写过文字讨论这样的问题。
003,《领先处男半目》 ,刘原作品。呵呵,流亡三部曲,这是中间的一册,《丧家犬也有乡愁》记得曾有老版的一册,貌似不见了,《丢下宝钏走西凉》,还没有入手。
004,刘原的文字读的不少,比如在《南都周刊》的专栏,简直和木老师媲美了,话说在长沙的作家,总是与别处的不大相同,其实,现在乱七八糟的文字看的不少,喜欢的也多,口味不同,似乎很适合多种方式阅读。
005,《语言是我们的希望》,南方朔作品。看南方朔的文字带劲,其实不是他的观点有多新颖,而是他身处的社会环境比我们更优秀,以至于观察也就独到了一些,有时候不妨称之为深刻吧。
006,《君子爱财》,李开周作品。这册书给我们所提供的不再是历史的娱乐,尽管看上去依然是边角料,却让我们知晓历史名人在对待钱财的问题上之所以能那么豁达,更主要的是经济独立。
007,历史名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不得而知,更多的是想象成分居多,同时,限于知识的有限,说到经济生活,更是语焉不详。这或许跟古代中国对日常生活、经济这类“小事”不重视相关,因之关于经济的记录常常是付之阙如的。而李开周对历史的深度挖掘,颇能看出这些历史名人的生活轨迹。
008,《食桌情景》,池波正太郎著。一日三餐似乎花样也不多,偶尔约人聚饮,也无非几样家常菜而已,但在池波正太郎,所津津乐道的是饮食的场景和记忆,虽然历经岁月,终究不可磨灭,无论是在京都,还是东京、横滨,大城小市,即便是在家吃饭,却多多少少有着日本味儿——看得出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性格。
009,他说,像我这样一整天都必须待在家里的职业——也就是所谓“在家工作”——的情况下,每天的三餐也就变得异常重要。虽然不需要餐餐大鱼大肉,但是没有好好吃上一顿饭的话,对我的工作也会有负面影响。心情愉悦地用餐不但是保持健康的不二法门,巢中(家中)的气氛要是过于低落的话,就算是端上高级的牛排特餐,也会让人有一种“尸骨无存”的错觉。
010,读《食桌情景》,犹如知堂老人的散淡,有味。他所讲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看来,可能平淡无奇,然而却由于有了亲历,有了感悟,写下来就非同一般了。其实,这样的生活美学大抵是在日本才具有的,那种孤寂,那种欣赏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毕竟与饮食,我们在吃喝时很容易记住它的快意,却很容易忽略掉其他的因素,如果把饮食从日常生活中剥离出来,还会有那么多的趣味吗?
前一篇:阴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