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装范儿

(2010-12-23 11:15:23)
标签:

弗莱

曼哈顿

假装的艺术

范儿

人见人爱

杂谈

分类: 书式生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智能傻瓜时代,在“上流社会”的假正经与文艺青年的小情调之间,只有“假装”,才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假装的艺术》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读之,不禁令人想起人们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在更多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话语权很轻易就失掉了,一是没人倾听,二是不知如何表达。这样的焦虑让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获取更广泛更博大的知识,是一门学问,也关乎着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日常生活的碎片化让知识的获取变得简单,是多种渠道的交集所致,不管是在网络还是阅读,都能轻易地获得各种我们日常生活必须的知识,但这浮光掠影的知识构不成博大的学问,只不过应急而已,“假装”的再好,也无法掩饰我们在许多知识上的无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假装,同时,去埋头进行知识研究,也许这才是真正生活的目标,才能进一步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假装不需要专业知识和背景,但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来支撑这种艺术的发展。假装范儿所表现出的无所不能就是因为有自信,有亲和力把假装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也就不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誓将“假装”进行到底
  
  对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尽管资讯发展迅猛,却面临着工作、生活的种种压力,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新知识,而如果这样可能就成落伍的一群,但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跟社会的脱轨,不管怎么说,如何能左右逢源,在很多人面前吃得很“开”,那就需要各种知识作为铺垫,但因为没时间去做这些,弗莱开出的药方是“假装”。
  
  不过,在弗莱看来,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装”并不是什么罪过,它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它比真才实学不知容易多少倍。更有甚者,那些所谓知识,可能仅仅是信息,既算不上是常识,也不是真理。
  
  弗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于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颇有研究。他精通音乐、舞蹈和厨艺,一直在纽约的曼哈顿和伍德斯托克教授女性主义舞蹈,同时,他还开设了瑞士风格厨艺课程。他们的课程因为实际的内容和他那幽默风趣的教授方式而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作为教授,他所采取的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让人通过“假装”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取丰厚的收获。
  
  有感于这个时代的变化,他写出了《假装的艺术》,但弗莱的写作初衷则是为了讽刺一些爱面子的假装人士,但是其渊博与幽默的写作风格却是本书迅速流行,反而成了“假装派”人手一册的谈资手册,作者既意外又深感无奈。从此拒绝一切采访,誓将“假装”进行到底!
  
  这样的“假装”只不过是一种伪装,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这种“假装”让他获取了想获得的一切。
  
  假装是一种文化
  
  你看卡佛的书吗?你知道法国红酒的特色吗?……时常面对诸如此类的不是问题的问题,你可能绞尽脑汁,去谷歌一下,似乎很难应急,但弗莱给出了解决方案,总的来说,通过“假装”,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在信息疯狂传播的今天,傻瓜才会花工夫去研究嘻哈文化,谁是新锐导演、哪部独立电影最近独领风骚关我屁事呢?但是,无奈的是,我们活在一个没谈资就会被圈子抛弃的时代,社交、把妹、接近上流人物无处不存在要与人交流话题的需要,在经过一百多种选择的思考之后,还是选择最经济实惠的“假装”吧。
  
  事实上,这本《假装的艺术》教给你的就是如何“装”出你的范儿来,作者无所不知的经历以及辛辣嘲讽的个性教你在读书、电影、古典音乐、建筑、美酒等常用装B话题中自由穿梭,在掌握了这些常人不容易知晓的知识后,还请根据需要研究出一套和你相匹配的微笑、耸肩、皱眉、嘲讽等表情,这样,才能将“假装的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
  
  假装是一种文化,它深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源于我们总有一种奢望成为“大众情人”,人见人爱,并能以此轻而易举得到他人的崇拜与艳羡。不过,这种假装需要有声似无声的传达,如果别人一眼洞穿这种假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假装范儿的无所不知,是因为对信息有较多的了解才能做到无所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圣诞节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