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江湖
(2010-10-25 15:07:44)
标签:
昆明宋体跷脚牛肉得意居傣家菜杂谈 |
分类: 生活剧场 |
饮食的江湖
旅行,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目的相差很远,自然风光、人文风景、访书会友,不一而足。但最开心的是,不仅看到绝佳的风景,更有美味可以享受,那才算是一等的旅行。傍晚时分,身在店家,来一杯小酒,独酌,或一伙人豪饮都是开心的吧。第一次去普洱市,连着两三天都是喝普洱茶、吃饭,倒是乏味的很,尽管是风景看了不少。最末的一晚,终于,有酒了。在酒店的厢房,也是放酒的地方,随便喝,那自然是喝到爽,兴进而归了。
喝酒固然十分有味,但如果少了美食在,那一定是大打折扣的。有次去西双版纳,朋友带着去吃傣家菜,辛辣之余,倒有酒陪衬,也就不知凡己。中途,又有人唱起了敬酒歌,自然干了她一杯,那天的菜,印象似乎模糊了许多,也许是酒喝的太多了。等到有机会在昆明吃傣家菜,才仿佛找到了吃饭的感觉。
成都,距昆明不是很遥远,但要是朋友聚在一起,也是一年半载才有那么一次。每次都是那么匆匆走过一般,美食倒也记住一些,更多的是充满酒精的空气。某次,作家詹本林抵达成都,晚上在小馆子吃跷脚牛肉,来的是泡酒,二两二两的喝,也不知喝了多少。后来,就出来散步。这似乎还不尽兴,在我家的楼下,坐在烧烤摊前,又喝上了。最后,嗯,好歹是上楼洗洗睡了。
去昆明,当然是少不得见见朋友,周重林、郑子语是开初是网友,喝过那么一次酒,突然就升格为朋友了。去年,我逮了个机会,跑到昆明去,不看山不看水,只想着他们在,那酒就安放在饭馆的某一个角落,似乎在等待着慢慢的开启。那几个晚上,似乎一直在喝酒,聊天,有新的朋友加入进来,又有人离开。这样的场景总令人生出几许的感慨来,有那么一阵想着去西南联大的旧址看看,也没去成——实在是饮食的诱惑大于对历史的偏好,也正好给下次的旅行找一个充足的理由:把上次的遗憾补过来。
对昆明的菜,印象深刻的在得意居。有一种滇味三鲜时疏,几近川菜中的泡菜,味道更为多样化,却不是泡菜一个味可以比拟的。且说有一个滇味三蒸,原是著名将军龙云喜欢吃的滇味美食。这道复合型菜肴由三菜组合:左为原生态的玉溪江川百年民间吃法的萝卜丝(鱼乍)、(鱼乍)肉;右为老昆明风味的粉蒸排骨和粉蒸洋芋;中为云南原生态的特色蒸南瓜,健康美味。还有一种鸡,名叫蘸水得意鸡,鸡是如何的得意法,不得而知。而酒店的菜几近大路货,鲜有能令人眼前一亮的菜,即便是小馆子,也是难以吃到地道的菜了。
好在有朋友热情的酒在,也基本上不虚此行了。这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的诗歌中的莽汉主义,在1980年代常常乘车赶船、长途跋涉互相串门,如同赶集或走亲戚一般,走遍了大江南北,结识了无数朋友,在朗诵和吃喝中寻找诗歌。这样的风景今天只能想往了。不过,好在现在由于交通的方便,饮食的江湖犹如流动的狂欢节,随着时间的转变而不停的转换,在美食与酒之间,好朋友才忘乎所以,且把酒饮了这一杯。